桑南才:36年坚守在“一个人的峡谷邮路”

原标题:作为“托厄哈扒”,桑南才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傈僳山寨——(引题)

36年坚守在“一个人的峡谷邮路”(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傈僳族的桑南才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怒江州分公司称杆乡邮政所所长兼投递员。36年来,一条路、一个人,一份坚守,他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高山邮路上,把希望、欢笑、温暖带给了傈僳山寨里的群众。

当地傈僳族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托厄哈扒”(傈僳语,意为“送信人”)。他践行着边疆邮政人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深山各族群众的热爱,用强烈的使命担当,诠释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的桑南才,于近日又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打通邮路 架起桥梁

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是我国族别成分最多和人口较少民族数量最多的自治州。称杆乡邮政所是怒江州泸水市9个乡镇邮政所中服务行政村和少数民族群众数量最多的一个邮政所,共有5个乡邮投递段,邮路总长486公里,6天才可以走完。高山峡谷深处的基层一线,特别是偏远的民族村寨成了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这条邮路上,桑南才一走就是36年。在一次送件过程中,桑南才遭遇滚石,慌乱躲避中右手中指被石头砸掉了一截,落下了终身残疾。

“手指断了就断了,但邮路不能断,再苦再难我也要坚持走到底!”重重的邮包里,满满装着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递党和国家声音的党报党刊、政务图书;是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包裹、邮件;是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法治意识、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合法权益的法律文书;是承载少数民族地区莘莘学子希望与梦想的录取通知书……

桑南才的邮路架起了深山各族群众与外界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他也是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贡献邮政力量的傈僳族使者。

初心闪耀 竭诚为民

每次到村寨投递之余,桑南才总是跟各族群众交流很多,党的民族政策、国家时政要闻、惠农政策等,只要他了解的、对村民有用的,都是他“讲”的内容。在各族群众看来,“桑所长去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说的话,大家都爱听”。作为省里的党代表,在参加完党代会后,他一边送邮件一边把党代会上聆听到的那些振奋人心的消息传达给乡亲们,让大家信心满满地把生产发展搞好。

在投送邮件的途中,时常会遇到需要帮助的群众,桑南才也主动当起了他们的“义务采购员”。村民需要采购的粮油、食盐、化肥农药、生活用品等,只要提前打个电话或托人说一声,他都会采购好,第二天送邮件时一并送上门。王玛基村打阳洛组有位波姓残疾人行动不便,桑南才也常“搭把手”帮他兑汇、给他捎带生活必需品。

前进村的杨忠华,2014年拿到中专录取通知书时喜忧参半,喜的是考上中专了,忧的是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如何完成学业?心急如焚之时,桑南才毅然拿出1500元帮杨忠华交了学费,每个学期还资助他生活费。如今,顺利完成学业的杨忠华已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

36年来,桑南才扎根在少数民族地区,认真履行邮政普遍服务义务,为服务边疆各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边疆贡献力量。

倾囊解困 助农增收

“要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桑南才记在心中,努力“将缤纷世界送入大山,帮助村寨乡亲走上致富通途”。

2012年,几经搬迁的杨赵才在拉古王地桥落下脚,但人多地少的自然条件让他一时找不到生计,日子困苦。收入不高的桑南才主动伸出援手,在2015年毅然拿出15万元,又为其担保了5万元银行贷款,帮助他购买了农用车。在桑南才的帮助下,杨赵才搞起了运输和山羊养殖。2017年,杨赵才建起了3层小楼房,开起了小卖部,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杨赵才也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桑南才跑的这条邮路,不仅改变了各族群众的购物习惯,也方便了他们的生活。近年来,桑南才积极学习电商平台销售技术,利用送邮件的机会,精心考察邮路沿线农产品生产情况,帮助各族群众把土鸡蛋、蜂蜜、荞面、羊肚菌等农产品上线到“邮乐网”等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的农特产品也搭上了邮政农村电商的快车道,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36年来,桑南才穿烂了560多双胶鞋,骑坏了5辆摩托车,磨破了160多个邮包,每年行程超过54000公里。他见证了高山峡谷邮路从“鸟路鼠道”到“天堑通途”的巨变,见证了家乡“一步跨千年”的发展奇迹。

各项荣誉加身,但桑南才仍然坚守在这条“一个人的峡谷邮路”上,邮路的这端是嘱托、是惦念,邮路的那端是期盼、是希望。“在邮路上走了36年,一块石头也是认得你的。这条路,我要一直走下去!”他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