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匯 有賴原民氣候勞動力
为应对气候变迁对全球生态环境、人类生存的威胁、台湾国家安全及永续发展的影响,政府制定「二○五○净零排放」的政策目标及十二项战略行动计划,其中「自然碳汇」是林业人士最为关切的议题。
自然碳汇中,森林碳汇占了极重要地位。台湾森林覆盖率高达六成,不但是地理与生态上的「自然护国神山」,更是因应气候变迁威胁下的「气候护国神山」。在谈台湾的森林碳汇、自然解方之前,是不是应该先看「谁」是维护、保存这片「护国神山」的主要角色?脑中最先出现的印象,应该是跟森林关系最密切的原住民族,以及仰赖这片森林工作的「原住民森林工队」。
台湾国有林面积为一八四万公顷,而原住民传统领域面积为一八○万公顷,事实上原住民传统领域就等于国有林面积。台湾人工林面积为四十二万公顷,而原保地廿六点四万公顷的面积中,林地有近廿万公顷;森林碳汇的人工林经营成效,原保地是成败关键。原住民对传统领域的维护与保存,才让台湾森林碳汇得到永续。依据调查,国民政府迁台初期,原住民从事农林渔牧的人口占了百分之廿七,四人中就有一人,如果说台湾林业是由原住民劳动人口撑起的也不为过。
我们受惠于原住民族对气候变迁的贡献,然而又是如何回馈、对待他们呢?从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前身为林务局)民国一一二年的预算中,用于「原住民族地区」的经费只有五九○万元,占该署总预算七十五亿元的百分之一不到,几乎可略而不谈。事实上,该署每年的媒体宣传费用就达三一五○万,有无合理的对待这群原住民族森林工队?
依据劳动部一一二年原住民劳动力调查,原住民从事农林渔牧的比率为百分之十五点六,虽较最初的百分之廿七下降,仍比全台的百分之九点一高,原住民族仍是林业主要劳动力来源。另外原住民每月平均收入,位于二至四万元间者高达百分之六十二点五,相较台湾平均薪资五点八万余元低了不少。
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近年每年造林面积都少于二百公顷,抚育面积为二千多公顷,即使以人工林四十二万公顷面积相比都不到百分之一,相关经费每年仅约九千万左右,可说是「不务正业」。不重视造林业务,也可从林业劳动者的低工资看出;劳动部公布之各行业平均月薪,农林渔牧的平均月薪远低于营建构造工,甚至比「体力工」还低。
森林覆盖率与台湾相近的日本,依其林野厅「森林白皮书」揭露,林业工人平均月薪约合新台币五万元,平均日薪也比日本最低时薪高出不少。呼吁政府应以「原住民气候转型正义」为思考,对于最主要的森林维护者–原住民森林工队,回报以更高的薪资与报酬,乃是提高森林碳汇的核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