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招远又发现世界级金矿!有人说要感谢奸臣潘仁美,这是为何?
近期山东发布一条爆炸性消息:山东莱西花费16年时间,终于探获中国最大单体金矿,金含量可达580吨,可满负荷开采36年,放在世界范围内,这也是世界级巨型单体金矿床。
其实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优质易开采的黄金矿藏不多,而位于山东胶西北莱州-招远地区一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区,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金矿富集区。
而招远金矿根据考证,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人已经在这里开采金矿了。
但是有人说,山东招远金矿的开采,要感谢著名的民间故事《杨家将》里的大奸臣潘仁美,这是为何呢?
本期@以史为鉴 就跟大家来聊聊宋代名将潘美和招远金矿的故事。
在《杨家将》里,大将潘仁美为了一己之私,不顾民族大义,挟公报私陷害爱国英雄杨业。可以说误国欺君,十恶不赦。
但是在历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是北宋开国将领潘美。
关于潘美,他的形象和小说戏剧里的奸臣完全不同,不仅仅是赵匡胤的好友,宋朝的开国大将,而且他辅佐赵匡胤、赵光义两代皇帝灭南汉、南唐、北汉,克太原,征范阳,败契丹……
可以说潘美功勋显赫,生前生后都备受赞誉。
不过也正是因为在雍熙伐辽之战中,身为宋朝北伐军西路军统帅,在东路军失败后,率军撤退途中指挥失误,导致当时领军护送百姓的杨业遭遇耶律斜轸所带领的辽军,杨业因此战死。
潘美因为这次败仗,被削秩三级,责授为检校太保。
潘美因为此战,在元代被改名为潘仁美,一代良将却被扣上奸臣的大帽子,成为民间故事中祸国殃民的潘太师……
在山东招远县的县志记载中,潘美却成了督办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有金矿——玲珑金矿的负责人。
而当时潘美所驻扎地区也逐步形成村落,进而发展为集市,分别因潘美而得名为潘家村和潘家集。
山东招远一带,是著名的金矿产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招远人就采用原始的燔火爆石法采炼黄金。
唐宋时期,其它地区的金矿采矿办法都是挖出含金的沙子,然后把沙子放在木盘上,通过溪水冲刷木盘,最后得到沙中的金子。这种办法得到的金子很少,而且还很费力。
而山东招远则使用的是更先进的办法。
根据宋代朱彧《萍洲可谈》卷2记载:“两州冶金,沿溪取砂以木盘淘得之,甚微,且费力。登莱金坑户只用大木,锯剖之,留刃痕,投沙其上,泛以水,沙去,金著锯纹中,甚易得。”
等潘美被调到招远督办玲珑金矿时期,据说潘美主要干了四件大事!
一是试行“官置场监”和“由民承买”的组织形式,将官办与民办两种形式并存结合,从而增强了采金的活力。
二是依靠税监,收取税金,鼓励个人纳税采金,对不纳税的采金者依法严惩。
三是整顿黄金矿山秩序,严厉打击袭扰矿山的流寇与盗贼。
而第四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潘美首次将火药爆破应用于采矿。
火药爆破堪称当时最先进的采矿手段,以前工人大都选择砂石中淘金,而火药爆破的应用,将岩石“先碎后淘”,让坚硬岩石中的金矿得以方便开采,堪称是中国采金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转变。
这一办法的应用直接提高了宋朝矿工开采金矿的效率,扩大了招远金矿的生产规模。
根据《宋史》记载,宋朝元丰元年(1078年),整个宋朝全国的黄金总产量是10710两,而山东登州、莱州两地的黄金产量加起来是9573两,占全国总产量的89%。
而在登州、莱州两地金产量中,玲珑矿罗峰镇的产量又占据十之八九。
这么高的产量,潘美功不可没。
但是宋朝也是儒学大发展的时代,当时的官员虽然认同黄金开采,但是却不同意将黄金开采当成当地的主业。
宋仁宗时期,因为山东金矿产量很高,宋仁宗很开心地打算嘉奖一下当地官员,没想到却被宰相给怼了回来。
宰相王曾对宋仁宗说:“金子采的多了,老百姓都会去采矿而不从事农业了,这是背本逐末,为这事嘉奖官员不合适!”(王曾曰:采金多,则背本趋末者众,不宜诱之。)
而且当时还有人把地震等原因也归结到金矿开采上。
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山东发生大地震,登州、莱州一带震感尤其强烈,当地官员上书皇帝说:“今二州置金坑,多聚民凿山谷,阳气耗泄,故阴乘而动。”
这名官员的意思就是,正是因为开采金矿过多,本地的阳气泄露,这才导致地脉不调,导致大地震……
在元明清时期,招远依然是重要的金矿开采区域。
在上世纪初期,日寇也对招远的黄金垂涎已久,在全面侵华时期,日军甚至喊出:“宁失招远城,勿失玲珑矿。”
根据《玲珑金矿史》的不完全统计,日军占领招远六年半的时间内,掠夺了超过52.8万两(约16.5吨)的黄金,而矿工则在刺刀和皮鞭下工作,稍有不如意就被日寇杀害。
如今山东招远依然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金矿产区,这次招远世界级单体金矿的发现,对我国的黄金储备、经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潘仁美”招远开金矿——《走向世界》2013年第一期
山东招远市金矿开发史研究——中国地质大学 王建勇
《“烟台范儿”——烟台十大文化名片之招远黄金》——烟台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