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古文 只为掩盖缺德

(图/本报系资料照)

近日来,因北一女国文老师区桂芝批评108课纲删掉17篇古文,其中包含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的〈廉耻〉,称其为「无耻课纲」,引发海外华人圈讨论热潮。

古文作为与民国以来畅行的白话文相对的文类,其通行通用已有数千年历史,要说古文不合现代之用,未免小看古文的功能。即便在古代,所谓的文言文自从秦始皇初定天下,制定「书同文,车同轨」之后,便承载了官方的、正式的书写及记录功能,学习古文、了解古文、运用古文,让同一个时代的人可以理解不同地方的人所写的文书、文章,让不同时代的人可以了解同一篇诗文的义理音韵,这种横向纵向的沟通能力,不是任何一个时代、地区的白话文所能取代的。

古文的流传也是经过时间的淘洗,去芜存菁的结果。当初史官搜集民间歌谣,孔子删定后成为流传到现在的305首的《诗经》,原始搜集的民歌中也有许多粗鄙但性情流露的歌谣,但保留下来的,却是现在看到的这些中规中矩的诗篇,不为别的,删掉的歌谣是每个时代都会有的,但表留下来的是最珍贵的,文学、文化的精华,其用心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古人所要保存、流传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核心精华之作。

现在的孩子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分配于古文的时间明显不足,很难掌握学习古文的窍门,从而失去了深入古文的能力,如今大人却反过来责备古文难懂,学了无用,便要将古文删减甚至废除;看到白话文简单易懂易学,便想废古学今,这是倒果为因,买椟还珠的行为,殊为可惜了!

一个人或政府之所以积极要抹除、掩盖某件事情,一定是这件事情损害到了其自身的形象、声誉和利益,害怕被人民知道,因此想方设法要使人民无知。108课纲删掉一篇〈劝学〉影响不大,但是如果让学生顺势找出荀子的另一篇〈强国〉篇,看到「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如果学生懂了,执政者心中能不心虚吗?

如果看到「无爱人之心,无利人之事,而日为乱人之道,百姓讙敖,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心。如是,下比周贲溃以离上矣,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讲的不就是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现况吗?如果学生认同了,执政者心中能不胆颤心惊吗?

看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公忠体国之心,相较于执政团队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的私心自用,这样的课文能让学生读吗?能不删吗?

说到底,108课纲明面上是删古文、去中国化,骨子里是要掩饰民进党自身执政的缺德失能无耻,是其德不配位心虚的表现,这才是108课纲删除多篇古文的重点。(作者为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