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大涨22倍,N红四方股价高度泡沫化博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上市前期不设涨跌幅的新股市场,成为了高风险偏好资金的“大舞台”。
11月26日,N红四方(603395.SH)开盘即暴涨。
当日早盘,该公司涨幅一度扩大至2255.89%,最终全天收涨1917%,涨幅超越强邦新材(001279.SZ)成为年内最牛新股。
N红四方上市首日暴涨,又是多方面因素所共同造成的。
首先,是较低的发行价格。N红四方的发行价仅有7.98元/股,对应估值明显低于新洋丰(000902.SZ)、云图控股(002539.SZ)等同业公司的市盈率平均值。
其次,今年新股数量明显减少,供需关系作用下使得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明显放大,这在数据层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据统计,截至11月26日,年内上市的新股数量为86只(未包含N红四方),较去年同期减少70.2%;同期,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平均值则由60.37%,升至228.15%。
上述背景下,A股市场“十倍新股”数量大幅增加。
加上N红四方,今年已经出现强邦新材等4只上市首日涨幅破十倍的新股,而在过去二十多年时间里此类新股总共只有11只。
N红四方,主要产品为复合肥和氮肥产品,为中盐集团农肥业务板块的运营主体。
所属行业成熟度较高、周期性波动,本身又是相对稳定的国企,按理说公司难以吸引二级市场如此高的关注度,但是胜在公司新上市所蕴藏的炒作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N红四方营收总计19.75亿元,其中复合肥产品营收占比高达87.54%。
为此包括卖方机构与N红四方在进行估值比较时,均选取了已经上市的复合肥头部企业新洋丰、云图控股等同业公司。
“从可比公司来看,2023年度可比公司的平均收入为185.73亿元,平均PE-TTM(算数平均)为17.96X,平均销售毛利率为14.92%。”华金证券指出,相较而言,N红四方营收规模及销售毛利率均未及同业平均水平。
重要经营数据不及同业,N红四方的发行估值也更低,公司发行价仅为7.98元/股。
对此,N红四方也在上市公告书进行过详细比较,按照不同维度后的公司市盈率范围在7.56倍至10.62倍之间。
而截至11月12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22.23倍。
即便采用较低的标准计算,新洋丰等7家同业公司的静态市盈率算术平均值(剔除极值)也达到了19.93倍。
上述至少12倍的估值“差价”,便为市场资金提供了一定的套利空间,和理论上更大的股价炒作空间。
叠加新股上市首日极高的关注度,以及前5个交易日不受涨跌幅的限制,最终N红四方盘中出现超过22倍的上涨。
截至今日收盘,N红四方总市值达到322亿元,反超销售规模、利润规模更大的复合肥龙头企业。
招股书显示,2023年N红四方各类复合肥产量达235万吨/年,其产销量在国内复合肥行业排名第10位,当期公司归母净利润1.58亿元。
同期,复合肥销量排名行业前两位,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2亿元、9亿元的新洋丰与云图控股,目前总市值则分别为160亿元和97亿元。
不难看出,几家公司的股票定价泡沫化高估显著,而这大概率就是短期获得了资金加持的N红四方。
除了低于行业平均估值的自身原因外,N红四方上市首日即暴涨的走势,还与今年新股市场供少、价高的特点密切相关。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沪、深、京三地上市新股数量分别为524只、428只和313只。
而截至今年11月26日,总计上市新股数量为86只(未包括N红四方),较上年同期减少七成。
新股供给减少后,二级市场对其炒作力度大幅增加。
年初至今,以上86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到228.15%,仅有上海合金一只新股首日下跌,下跌个股占比仅为1.16%。
去年同期,共计上市289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则仅为60.37%,下跌个股数量达到52只,下跌个股比例则达到了18%。
上述背景下,也使得今年“十倍新股”数量明显增加。
在今日N红四方上市前,今年9月、10月便先后出现长联科技(1704%)、强邦新材(1739%)和上大股份(1061%)三只十倍新股,并一度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类似新股在A股历史上并不多见。
A股近二十多年时间里,包括N红四方在内的“十倍新股”总计不过11只,而今年9月以来就出现了4只。
同时,此类新股普遍存在“上市即巅峰”的特点,超额收益与大幅亏损相对应。
以今年出现的“十倍新股”为例,除了长联科技上市次日小幅冲高外,强邦新材、上大股份均直接掉头下跌。
其中,强邦新材10月11日上市首日最高价达到245元,此后连续回落至45.83元,区间最大跌幅达到81%。
直至今日在N红四方及其他次新股的带动下,强邦新材才有所止跌回升。
截至11月26日收盘,长联科技最新价为110.05元,较上市初期时的高点689元,也已经是十去七八。
从以上“十倍新股”来看,N红四方接下来的走势显然不容乐观,在逐步挤掉资金炒作的“水分”后,股价将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