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国民党胜选符合美国战略利益

旺报社评

尽管拜登政府一再宣示,将公平对待所有台湾总统候选人,不在其中选边,也会与未来总统密切合作,但无庸讳言,当前华府强烈反中氛围下,美国国会与舆论多倾向支持民进党候选人。但无论从现实地缘政治、美国军力、国民党的两岸政策等层面,国民党重新执政更符合美国整体战略利益。

赖清德倾独 台海不稳定

这次选举结果,势必连动两岸关系与美中战略竞争,国际媒体普遍解读是今年全球最重要、压力最大的选举,无论选举结果如何,华府都面临挑战,民进党继续执政,由于候选人赖清德的公然台独倾向,中共可能采取军事与经济高压手段,两岸紧张情势必然升高,冲击「拜习会」后稍微回稳的美中关系;若侯友宜出线,国民党将恢复两岸沟通交流,改善与北京关系,也不会全盘接受美国的军事威慑策略,将削弱美方强化台湾军事威慑能力的努力。

这种二分式的思维、研判过于简化,也反映出外界对国民党亲中刻板印象的偏差。亲美是台湾社会的最大公约数,维持台海和平更是美中台三边共识,侯友宜主张「吓阻、对话、降低紧张」的「3D战略」,不但有利于两岸关系与台湾利益,也与美方立场一致,并不存在国民党的大陆、国防政策与美方对立的现象。

从战略利益与地缘政治考量,美国因乌克兰战争与以哈战争两头烧,又要进行与中共的全方位战略竞争,已陷入冷战结束后最艰困时期,国民党胜出可缓和美国压力。美国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专家祈凯立就指出,到底哪位候选人可符合美国利益,各方意见分歧,有人质疑国民党对美国国防合作的承诺,若侯友宜胜选,降低短期中共威胁程度,可为推动台湾国防改革争取更多时间。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威利克不讳言,华盛顿外交圈明显倾向民进党,民进党的胜利将否定北京的意识形态,但他也认为,国民党的胜利对华府将是「战略缓解」。美国同时面对欧洲与中东两个战线,军力过度延伸到达最薄弱的地步,若台海再点燃战火,美国根本无法同时应付。国民党胜利导致的两岸紧张关系降低,可使美国的军事威慑基础更为坚定。

《华尔街日报》曾报导,在一项模拟兵棋推演中,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评估,因应中共入侵台湾,在第一周所有重要、长程反舰飞弹就将消耗殆尽。同时,台湾官员于2022年公开抱怨,由于乌克兰战争,美国延迟运交「刺针」飞弹;去年10月两个不同国会委员会主席致函海军部长托罗质疑他运交台湾的武器出现「令人震惊的延宕」,其中就包括反舰飞弹。

国民党胜选 美国的万幸

另一方面,无论是已耗时2年的乌克兰战争或以哈冲突都没有缓和迹象,红海武装攻击冲突持续上升,伊朗政府蠢蠢欲动,拜登政府担忧中东战争可能恶化为更大规模、更持久的战争,已开始制定应对计划,包括美国可能卷入又一场中东战争的情境。

这些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都使美国难以应付新的台海危机,也因此导致许多美国学者专家从现实面分析,若侯友宜胜出对美国与拜登政府未尝不是一个暂时喘息的机会,将争取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实对中共的军事威慑实力。

不过,这些美国学者与智库的分析多是从华府观点与美国短期利益为出发点,并未对美国长期战略、两岸关系与美中台三边关系做全盘、深入评估。美中双方目前都有意改善关系,日前「拜习会」也获致若干成就,但任何台海情势变化就可能折损这些难得的成果,赖清德担任台湾领导人就是个最大的变数。

其次,美国的纯军事威慑策略已受到质疑,学者专家普遍认为,挂保证的威慑才是可信的吓阻能力,呼吁中共不得以武力犯台、或片面改变现状的前提,是不排除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唯有民进党下台才会出现这个可能性。

不可否认,反中在华府已成为趋势,连带影响美国政治人物的视野,但真正能为美国困局解套的还是国民党执政,正如《华盛顿邮报》评论标题所言:「台湾选举逆转可能是美国的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