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侯友宜赖清德 和平与战争的选择
旺报社评
距离明年总统大选投票日只剩下半年的时间,主要参选人相继对两岸议题表态,希望主导议题方向,争取选民认同。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3日接受媒体专访时,首度对九二共识表态,提出愿意接受「合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反对「一国两制的九二共识」,也反对蔡英文总统污名化的九二共识。《华尔街日报》5日登出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的投书,表示愿在互利、尊严原则,没有先决条件下与对岸对话。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强调「两岸之间还是实质的交流应该先恢复,双方不要执着在名词上面」。
蔡规赖随 两岸卡关
人类社会任何互动,都需要先厘清两造主体性质以及相互关系,两岸之间更是无可回避。尤其涉及公权力的行使,必然触及双方关系性质与政治定位。当年为了回避这个敏感问题,让事务性协商得以顺利进行,双方同意求同存异,采取创造性的模糊策略。虽然保持某种模糊,但绝非天马行空。其边界就是两岸同属一中,不让各自坚持的定义妨碍双边交流协商。蔡英文执政7年,事实证明蔡路线行不通,赖延续蔡的说法,两岸没有复谈的可能。
台湾现状与两岸关系定位,立基于《中华民国宪法》及根据宪法增修条文第十一条所制定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两岸关系是一国两区,而不是两个国家。宪法本文中第四条有关于固有疆域的规定、增修条文有国家统一前的叙述,这都证明《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中宪法。中央政府组织架构也是依照这部一中宪法所设计,由陆委会专责处理大陆事务。
绿营批评侯友宜,说宪法中没有「九二共识」四字。宪法确实无此字眼,但绿营从未否认,也未曾挑战宪法一中的相关规定,这也是蓝营质疑赖清德竞选中华民国总统能否遵宪行宪的原因。侯友宜强调「合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就是要凸显中华民国主体性,在此定义下带有一中定位的两岸关系,以与对岸恢复交流协商。
九二共识 和平支柱
对于侯友宜的说法,新任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4日透过书面新闻稿表示,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也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定海神针」。国台办并未针对侯友宜坚持中华民国宪法部分提出异议。事实上,现任国务委员王毅担任外长期间,曾在2016年蔡英文总统大选胜出后的2月,于美国华府智库一场演说时,指出期待蔡英文不要违反「他们自己的宪法」,即「大陆与台湾是一个国家」。国台办的态度反映了中共对台政策的一致性,并没有针对侯友宜有特别的立场。
今年2月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就曾表示,「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分属不同概念,前者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是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而一国两制的提出远早于九二共识,是国家统一后的制度安排。所以民进党对九二共识的污名化,不仅是对本国宪法的蔑视与轻忽,也无益于且无助于两岸的和平发展。
赖清德以「我保卫台海和平的计划」为题投书《华尔街日报》,提出「和平四大支柱」,包含建立台湾的威慑力、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与全世界民主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稳定而有原则的两岸关系领导能力。洋洋洒洒的四大支柱,却不见如何与对岸恢复沟通交流。没有沟通的框架,何来交流的可能,没有交流更遑论和平。
中美激烈对抗一时难分高下,战争的风险却越来越高,双方都有意降温。布林肯访中即是希望美中能够管控风险,美国在台协会也表达鼓励两岸和平交流之意。蔡英文执政7年来,台海从冷和平走向冷对抗,民进党政府大力强化军备、延长役期是在为热对抗做准备。赖清德对外媒投书宣示延续蔡英文路线,证明明年总统大选仍是和平与战争的选择,他的保卫台海和平计划是空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