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美元与人民币 双元货币体系

旺报社评

美国于1971年中止美元与黄金兑换,开启美元霸权时代,时任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回应国际的批评时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是你们的问题」,充分流露美国的霸权思维。所谓美元霸权,简单来说,就是依据美国利益,将货币超发可能的经济失衡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由他国共同分担,但不能否认,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超强的军力有效维护了世界秩序,开启了全球化繁荣时代。

去美元化趋势明显

冷战结束后,无论从军事力量、经济、金融与科技等面向,美国都是世界唯一超强,连带美元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币,不仅是国际贸易流通最广的计价货币,也是最保值的外汇资产,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在进行商品贸易、投资往来,或建立自身外汇储备时,均将美元视作最重要的媒介与工具。

根据SWIFT统计,当前国际支付最主要的使用货币仍非美元莫属,2022年比重高达41.3%,遥遥领先排名居后的欧元(35.7%)、英镑(6.5%)、日圆(2.8%)及人民币(2.3%)。而IMF公布的最新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亦指出,尽管美元比重持续在下降,但截至2022年底,美元仍是全球主要央行持有规模最大的储备货币,比重达到58.4%,几乎是排名第二欧元(20.5%)的3倍。更不用说,国际清算银行(BIS)调查的外汇交易数据(买卖合计为200%),美元比重亦高达88.5%,排名居次的欧元为30.5%,美元多出58%。

这些数字都清楚说明,短期美元国际地位仍难以撼动。不过,中国崛起、美国衰退趋势下,美国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可能产生的外溢风险,开始受到愈来愈多的诟病与反抗。IMF近期示警,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基于意识形态与金融制裁考量,诸多非美阵营国家正加速转移与分散对美元依赖,甚至打算建立非美元体系的支付、清算与结算系统。这些去美元化的行为,恐怕会让美元全球通货主导地位受到威胁。

特别是这1年多来,随着美债被大举抛售、美元资产吸引力大减,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愈来愈加明显。日前大陆宣布与巴西达成双边贸易以本币结算协议,未来人民币与里耳可以直接兑换,不需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交易媒介。去年习近平出访沙乌地阿拉伯,与沙国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协议,商讨如何进一步推动原油贸易以人民币计价与结算,石油人民币(petroyuan)取代石油美元(petrodollar)的进程可能加速。

人民币仍有天花板

更遑论俄罗斯受到欧美制裁后,已全面抛弃美元转向人民币。根据大陆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中俄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来到1903亿美元,除了较2021年大幅成长近三成外,更写下历史新高。其中,绝大部分双边跨境贸易,多是采用人民币计价与支付清算。光是今年2月,人民币占莫斯科全体外汇交易量比重就将近40%,首度超越美元,成为最主要交易货币。而这样的趋势,看来已难以逆转。

俄罗斯去美元转向人民币,不仅确立人民币作为区域性货币的地位,也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最佳范例。末日博士鲁比尼直言,随着人民币地位日渐提升,未来10年可能打破美元在国际上的垄断地位,最终形成美元及人民币分立的「双元货币体系」。这个预言放在俄乌战争前,可能有些言过其实,现在来看并非完全不可能。

不过,要形成足以抗衡美元的实力,不管是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上的使用意愿,或拉高人民币在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比重,抑或是扩大人民币资产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与买卖,人民币需要更国际化,大陆货币市场的透明度、公信力与政府法治监管等,也都需要强化。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必须稳健,不可冒进。就中短期而言,「双元货币体系」应是努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