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旺报社评
美国总统川普的不可预测性使美中关系扑朔迷离,不过,强权竞争离不开实力与利益的交缠,依此脉络就不难梳理出美中关系的前景,川普交易式外交对大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可以沟通、谈判、交换,就可以找到交集之处,但对台湾而言,只是与书桌对比的笔尖,可能是命运的转捩点。
川普向习近平释善意
由于核心利益、价值、制度的根本差异,中国新兴强权快速崛起,让美国社会因不适应而反弹,反中氛围高涨,美中关系欲好不易;川普就职以来,传达的混乱、甚至矛盾的讯号,更让人对美中关系抱持怀疑态度。川普对中关税战没有丝毫放松,除了原本宣布的10%关税,又以中共打击芬太尼不力为由,额外课征10%,使大陆对美出口面对高达35%的高关税,拜登时期的科技「小院高墙」依然屹立不摇。
但川普一再强调「我尊敬中国」、「我非常尊敬习主席」、「习主席了不起」,他与习近平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许多问题,使大家对美中和解又充满期望与想像。香港《南华早报》与《华尔街日报》分别报导,川普可望在4月访问大陆,以及邀请中共领导人习近平6月访问美国进行「生日峰会」,多少反映出双方共同意愿。
对于关税战与大交易的混合讯息,北京严阵以待,展现战略定力,在坚持尊严、对等、不轻易让步原则下,确保双方沟通机会之窗敞开。外长王毅引用小说家金庸名言,「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是中国态度的最佳写照。
川普自去年当选总统以来就不断向习近平释放善意,包括邀请他出席就职大典,访问美国,以及他本人在就职百天内访问中国,习近平未如一些国家领袖,争相前往华府或海湖庄园会谈。如何在最有利的情势下,以坚强的实力地位与川普会面,应是北京的首要考量。
另一方面,正如《华尔街日报》报导,在大陆内部经济持续升压之下,北京有需要与美国接触谈判,降低高关税与放松科技管制,在这种多方考量之下,川习会虽然有谱,也是双方共同意愿,但从中方的谨慎,可以反映出美中关系的复杂与敏感性。
面对不确定的美中关系及川习会,大陆很明显以国内需要为第一优先,刚结束的两会就几乎完全聚焦国内经济问题,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调整为首要任务,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消费提质升级;2025年国内生产毛额(GDP)增长预期目标保持在5%;赤字预算提升为4%;优化民营企业,提升企业家地位;鼓励外商投资;推动「人工智慧」等,对外关系与两岸关系只是照本宣科,并无急切性。
台湾成美中交易标的
台湾与美国媒体偏向放大美中之间的矛盾来看待美中关系,台湾问题也因此经常被扩大解读为美中关系的最大障碍,川普一再被媒体询问对台湾安全的承诺,以及是否能保证中共不会以武力犯台,这种过度简化的问题反而模糊了美中关系的现况。
「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仍是中共的最终目标,其中强调的是和平统一的前景,争取的是统一进程有实质进展,并没有时间表,也不是习近平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更不能与武统画上等号。传统上,台湾问题是美中之间的价值与制度之争,涉及美国对自由民主伙伴的承诺,但信奉务实、交易式外交的川普不受此束缚,他界定台湾为商业竞争者,而非民主盟友,某种程度反而可使美中暂时搁置最大的歧见,展开实质谈判。
对川普而言,即使没有全面性的大交易,只要符合美国利益、美国优先,次要目标也可接受。关税、贸易、投资、高科技管制、平衡贸易、芬太尼、甚至限制核武都是可以个别处理、交易的议题。
对大陆而言,实现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长期目标,确定美国不支持、纵容台湾实现法理台独是短期目标,面对可交易的川普,大陆手上的牌非常多,美国学界热议以台湾为标的的「美中大交易」不无可能端上台面。台湾要记取乌克兰教训,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川习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