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的认知作战

(图/摘自Freepik)

生成式AI的成果随着技术的日趋进步已经渐渐普及。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生成式AI制作产生的文字、图片、声音与影片。尽管有些作品还不成熟,但也有很多的成果已经足以乱真。

有不少人担心生成式AI会不会取代人类的工作。不必担心,因为这在所难免,例如有一些新闻媒体已经开始使用生成式AI制作的图片,取代真实的照片。不必再过多久时间,生成式AI制作的影片取代真实影片的现象就会处处可见。

当年黎智英的壹传媒在台湾创办《苹果日报》有成后,要向NCC申请卫星电视新闻频道执照,很多学者反对,担心他们把网路上的动画新闻直接拿来当成新闻画面。当时我就认为,这个趋势终究难以抵挡。

动画新闻被认为不真实,是因为它必须呈现太多细节。文字新闻为什么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文字新闻通常很简要而抽象。例如文字新闻只要写嫌犯挥拳殴打受害者,这样就交代了。但如果要做成动画,两人的身高、体型、出左拳或右拳、挥拳方式都要呈现,但因没有现场影像,这就难免与事实不符。话说回来,如果有现场影像,那就不需要动画了。文字新闻没有违反真实,往往是因根本没交代太多真实。

同理,生成式AI也是一样,以图像来说,往往就是因第一时间没可用的图像,才要求助生成式AI,这一样会重演当年动画新闻不符真实的问题。

更该担心的或许是生成式AI带来的认知作战问题。很多人相信眼见为凭,其实照片与影片未必可信。生成式AI制作的照片与影片当然更未必可信。

然而,在这个资讯爆炸的后真相时代,阅听众与公民或许更在意的是自身在当下的享乐,他们未必真的很关心那些「遥远」事件的真真假假。尤其随着新闻八卦化、八卦新闻化,很多公众人物对许多话题都抱持先讲先赢的态度。讲的人不用心,看的人何必认真?都只是打发时间或是当成聊天的话题而已。久而久之,真假更加难辨。

但是生成式AI造成的认知作战挑战,不只是个案而已,更在于AI产业的世界竞争。当美国高度忧心「晶片霸权争夺战」,因而积极主导「晶片四方联盟」以围堵中国崛起之际,同样值得思考的,正是奠基于半导体及晶片的AI产业演算速度与演算法,尤其是生成式AI。

未来如果有特定强权能主导生成式AI产业,就能掌握认知作战的决胜关键。当然,对世界公民来说,生成式AI产业最好不要定于一尊。(作者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