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想AI/瞄準生成式AI趨勢 從生成式AI看到市場新商機

欧盟通过全球首部AI监管法案,未来在欧盟进行相关产品开发、应用都有法律义务规范,触法可能限制进入欧盟市场,并面临巨额罚款。路透

【撰文/陈怡如】

随着ChatGPT在全球掀起一阵生成式AI狂潮,对AI技术的关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成式AI对台湾产业是巨大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面对生成式AI崛起,工研院集结全院之力,从自身做起,助攻产业迈向AI创新转型。

AI看来好似横空出世,其实早已存在已久。早在30多年前,工研院便开始投入AI研究,至2018年成立全院层级的人工智慧应用策略办公室,汇集院内各所专家,「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从跨领域的角度看AI发展,」工研院资讯与通讯研究所副所长暨人工智慧应用策略办公室副主任黄维中说。

三大任务编组 全面发展生成式AI

2023年初,工研院成立「生成式AI推动小组」,不单从技术角度切入,其下还设有3个任务编组。第一个任务是如何善用生成式AI,提升工研院的营运效率和竞争力。第二个任务则是订出AI的使用规则,「AI能力越强,在使用时就要特别当心!」黄维中观察有两大重要议题,一是资料,AI需要喂养大量资料才能学习成长,若是企业的机密资料,就必须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泄漏出去,像ChatGPT这样公开的云端工具可能就不太适合。二是制度规范,组织需明确订出何时可用公开的云端AI,何时又必须使用内部的AI工具,让所有人员都有所依据。

第三个任务则是科技研发规划。黄维中指出,观察台湾产业需求,加上国际AI的发展趋势,台湾适合投入的生成式AI应用,有四大主题,包括一是文创内容,这是生成式AI的应用重点,可生成文字、图片、声音与影像的生成式AI,最大优势就是具备强大的创作性,非常适合用于文创内容。二是商务服务,从前端生成行销文案和商品销售场景,到后端的客服虚拟助手和最后的资料分析洞察,生成式AI都能派上用场。三是研发制造,不管是设计、模拟或进行程式撰写,到最后协助维修知识汇整,善用生成式AI协助台湾产业达到更好的研发制造效率。

最后一个是营运和供应链,在企业内部导入生成式AI提升营运效率,如行政文件研拟、内部资讯汇整、教育训练辅助等应用,再逐步扩大至供应链,尤其台湾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如何用生成式AI提升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效率,也是未来应用重点。

携手产业前行 寻求AI技术突破

工研院协助产业的方式非常多元,包含技术移转、客制化开发、孵育新创公司,也透过产业学院培育AI人才。过去工研院和产业携手,发展出许多AI的成功案例,像是企业或政府部门需求量大的客服对话系统。工研院早在10年前便和台湾的资讯服务业者合作,打造国产自主化的对话系统,当时机器就可处理高达80%的客服电话,剩下20%才由人工接听,直到现在这套客服系统仍然透过工研院的技术移转,被台湾各式各样的业者使用。

在同时间投入的还有电商的推荐系统,由AI判别消费者喜好,在浏览网页时,推荐适合商品,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转换率。目前台湾主流电商平台的偏好分析和推荐系统工具,有很大比例都是来自工研院的技术移转。

黄维中认为,过去的AI技术发展,已有一定程度的使用性,如今生成式AI加入,将更能深化应用。比如在对话系统中,生成式AI可以让回答更有温度、更接近真人的思维,也可以帮助客服人员,更快找到对的资料,加快回答效率。

除了强化既有应用,生成式AI也让工研院看到新的市场机会。比如运用AI辅助撰写程式,此前市面上已有许多工具,但大多针对常见的Python、Java、C++等程式语言,有些程式具有高度专业性,如晶片设计的程式,现阶段市场上还找不到太多的辅助资源,这就是可以切入的市场空缺,目前工研院正着手研发相关的生成式AI模型,期望可以缩短晶片设计的时程。

黄维中指出,工研院已与许多产业展开生成式AI的研发合作,「和台湾有特色、且有全球竞争力的业者合作,努力寻求世界前段班的突破,是我们的目标。」除了前段班外,其他中小企业也非常需要AI的技术协助,尤其他们的资源、人才更加有限,这也是工研院能协助产业的地方。

以台湾的AI发展来看,黄维中还是乐观以待,他认为台湾产业足够重视这个议题,也有不少产业在AI发展上非常有机会,但目前还需投入更多的资源和人才,其次也需要大家愿意协同合作,不管是找到共同目标或是资料可以互通有无,工研院会将技术和平台准备好,成为产业最坚实的AI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