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進行式】林逸欣/購物進化論

图/王呜咪

身为台湾最大物资循环平台「GC赠物网」营运长,我经常四处分享赠物的好处及个人的赠物心得,并提醒大家不要乱买。但与很多人的猜测相反,其实我并不反对购物,也非常热爱购物(万一真的买错或失手,还有GC赠物网这条后路……),事实上,购物甚至比赠物能教会我们更多事情!就让我们来聊聊「该怎么购物」。

我们每一年、每个月,甚至每一周都在购物,你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购物吗?购物行为的背后,有不同的动机,更有着好几个层次。了解自己的购物模式,能让自己精准购物,过上不压缩荷包、不侵犯空间,又日日与好物相伴的「怦然心动」生活!

功能型购物

功能型购物,买入的物品通常具有很强的功能性,而且物品具备的功能是生活中或是当下不可或缺的。这类物品满足的是生存的底线,犹如每天要吃饭喝水一般,必须有这些物品才能正常过日子,例如剪刀、扫把、衣架、牙刷、毛巾等等,它们满足的是生存层面的需求,只有当这个层面被满足,人才会开始有想要提升的愿望。

情感型购物

在这个模式下入手的物品,具有较强的情感连结,可能是物品能代表或象征自己的属性,或是物品投射出自己憧憬的状态。当然物品本身的功能性仍然存在,但购买时的满足感来自于「感觉很棒」或「我也想这样」,这是情感型与功能型购物的最大区别。

例如买了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设计师品牌手袋,即使大卖场也有尺寸相同、剪裁类似、材质相仿的手袋,但就是不会有那种激动的心情呀。还有一些保养品,请来明星代言,当你拍着他们家的化妆水,你想的并不只是成分带来的效果,而是「我用的是某某明星同款耶」,或是「我也想要像那个明星一样漂亮」。

体验型购物

体验型购物买入的物品,通常物品本身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工具,你要的不是这个物品,而是它能帮助你得到的体验,例如健身器材、按摩用品、电动游戏机,还有许多服务类型的产品,包括现在很流行的各种体验课程,你追求的不是「拥有」物品,而是它带来的体验。

从情感层次到体验层次,物品对你来说已经不是「身外之物」,而是你「生命经验」的一部分。这时候物品的意义被内化,物品带给你的精神满足感也会更为持久。

觉察型购物

觉察型购物,是最高层次的购物模式,这时候购物已经跳脱「买东西」本身,从「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重点不再是「买到」那个东西,而是我「为什么」买,最后又是「如何」选定它的?我的筛选条件是什么?这些反应着我们的价值观。

透过每一次的购物,更加觉察到自己的需求、喜好,更了解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和在乎的事情;甚至可以透过调整物品,来重新设定自己的生活目标,给自己正面的暗示。

当然,我们每次购物都可能带着不同的意图,四种模式也会交互发生,但若能将百分之八十的购物提升到觉察模式,不仅让每一样入手的物品,皆与你的价值观同步,更会让你透过一次次的购物,了解自己的内心--当然,在行销与折扣漫天飞的时刻,也不容易沦为失心疯剁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