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演前还要进行「神秘仪式」!侗戏刻划民族生活与文化

小广侗戏。(图/翻摄自《新华社》)

记者马叔安综合报导

「侗戏」是贵州湖南广西地区少数民族戏曲艺术,2006年5月20日经大陆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约产生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在表演形式时机上都有专门规定,在上世纪初叶出现兴盛旁支流派包括特别唱腔的小广侗戏。

侗戏以少数民族侗族语言侗语对白演唱,有别于京剧昆曲汉人戏曲艺术将角色分为生、旦、净、丑等行当,表演时「有生皆歌,无动不舞」,「侗戏」的角色虽有生、丑之分,但并未形成定型的行当,一般是根据剧中人物的需要来分配演员的,只有小丑有些独特的表演,以说白为主,蹦蹦跳跳,称为「跳丑角」,演员念白很少,以唱为主。

▲小广侗戏演员在后台候场。(图/翻摄自《新华社》)

侗族戏剧是以侗族居住地区的农耕稻作经济基础,是该文化类型典型代表之一,是侗族现存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戏中既能见到侗族音乐和侗族习俗因素,也能见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影响。侗戏的唱腔分为弹腔汉腔、奏云飞古奏吟香罗代及快板慢板等形式。

流传贵州省剑河县境内最大的侗族村寨小广村一带的小广侗戏,由于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唱腔和演出形式,是一个独特的侗戏流派,小广侗戏的伴奏乐器有鼓、锣、钹和京胡等。

▲小广侗戏列入大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翻摄自《新华社》)

戏因受侗族文化及当地民族风俗的影响,平时侗戏不演出,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演出。在开台演出之前要进行一些神秘的祭祀仪式巫术,即杀一只公鸡,以祭祀先辈烧香烧纸以示驱赶妖魔鬼怪,演出方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