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進行式】蘇之涵/走路的二三事
走路的二三事。图/红林
这几年我经常走路。尽管缺少运动天分,但大致来说,市区走路不需要太多技巧,只要有充裕的时间和体力,好奇心和开放性就是前进的动能。
●
台北市区很适合走路,主要干道的人行空间相对宽阔平稳,适合连续行走。晴朗时走在露天人行道视线开阔,和天空与行道树的距离近一点。雨天就走骑楼,经过五花八门、色香味俱全的店面是种乐趣。活动节庆的促销摆设,或招租易主的整修空缺,是理解城市板块移动的线索。
市区步行像翻阅一本不定期更新的立体型录,走路是最适合的节奏,资讯接收量刚刚好。骑车或搭车的速度太快,一瞥而过的风景不利消化。
成年人在市区走路的时速是四到五公里,以台北车站为中心,往外两公里就有许多特色街廓。后火车站的包装材料批发区,见证台湾经济发展与转型。往北走一小段,大稻埕已从南北货集散地转为新旧文化的碰撞实验场。横跨忠孝西路的补习街是历久弥新的产业,陪伴无数学子穿越迷惘力争上游,喂养学子们的铜板小吃饮料店会随着时代翻新,流行趋势在这里吃得到。
往西南移动,先经过音响摄影器材店家的集散地,然后是中山堂周边的老派生活圈,保留一个光阴的切片。跨过中华路的西门町是跨越世代的经典,城市里的青春记忆都要在这里打卡才算数,电影街、万年大楼、火锅烧肉、潮牌服饰、日韩娱乐,不知道数位时代的青春在这里也找得到吗?
●
想远离人群烟火,盆地边缘有许多路线选择。北有阳明山系、东行有碧山和白石湖,或南移信义南港四兽山系、文山猫空指南宫和樟树步道。完善的交通衔接是台北的优势。
我的平衡感和肢体协调能力不佳,不乏滑倒、摔楼梯的经验。因此对我来说,郊山健行是研读一本名为自己的使用说明书,专注在呼吸和步伐,对应不同地势和强度,调节每一次的身体状态。
在山林走路特别需要练习落地的踩点和重心调整,或以登山杖辅助。尤其是湿滑的石头路得更专注,必要时手脚并用,不能贪快。理解自己的惯性和能力,透过体感累积,保持动态平衡,是这本说明书的重点。
登高望远是山林健行的奖励,天气好的时候格外令人振奋。不同视角和比例尺的观看可以打破僵局,重新定义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从四面八方看见城市天际线,以及更远的山脉,看见山线与河流如何为一座城市打底,看见机场、高架道路和车流,看见新建大楼、传统透天厝的铁皮屋顶。看见不同时空背景的产物如何构成一座城市的动与静,如何定位个人座标和路线别有一番寓意。也是这本说明书额外的收录。
还有一种走路是政治工作的扫街拜票,在有限时间尽可能面对面接触群众,展现正面亲和的特质,争取支持。
这类步行的速度拿捏很重要,重点是人际互动的加分,不能显得过分仓促、不能在单点停留太久,应对进退不能厚此薄彼,得面面俱到。我会说这是本留了很多空白页的教战手册,因为每个武林都不一样,原则都是参考,唯有勤奋实作才能幻化出最适合个人的心法招式。
步行扫街是专业规画与分工,分秒必争且目标明确,需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随时注意自己与团队的动态,保持弹性以回应现场需求和期待。而且不是单次参与,得经年累月真诚投入,累积久了与邻里乡亲的连结自然深厚,因此这本教战手册的使用门槛较高,成本也高,很看对象。
你的日常如何移动?你的路上有什么风景?希望你的旅程也时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