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排放額濫發 韓碳交易悖離制度初衷

韩国碳排大户企业在政府净零减排相关计划上路的头8年,靠贩售用不到的碳排额度赚进约3.57亿美元,政府核发排放许可量过高,完全破坏碳交易初衷之一的「污染者付费」。净零碳排示意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韩国碳排大户企业在政府净零减排相关计划上路的头8年,靠贩售用不到的碳排额度赚进约3.57亿美元,政府核发排放许可量过高,完全破坏碳交易初衷之一的「污染者付费」。

专家指出按碳权交易设计,国家可实施「总量管制排放交易机制」,核给受管制排放源(通常是企业)排放许可额度。业者努力减碳后若仍超标,可透过交易向有余裕者取得额度,以满足国家给予的排放量限制。

若行政机关在源头的额度把关不严谨,既失去让污染者付费与提供减排诱因的初衷,还会变相沦为另一赚钱管道,让整个机制走味。

时代杂志(TIME)网站一篇专文指出,据首尔气候团体Plan 1.5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2年,韩国前十大排放源(企业)出售近2200万吨多余用不到的额度,赚进约3.57亿美元(约新台币113亿)。

Plan 1.5分析,韩国的「总量管制排放交易机制」列管近700家企业,然而2021与2022年相加却有达3920万吨过剩碳排额度,约合韩国2022年总排放量的6%。

南韩国是亚洲最先启动碳交易机制的国家之一,却因配额核发过多、当中一堆竟还免费,而无法鼓励排放源减排。这份分析盼向政府施压,改进当前的「总量管制排放交易机制」;这套机制攸关韩国能否履行2030年底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较2018年减少40%。

Plan 1.5的项目计划主任权庆禄(Kwon Kyungrak,音译)说:「韩国的碳排交易机制,没法实现让碳密集型企业为污染付出代价的初衷。到2030年时核发的排放额度应比目前少30%,否则碳排交易机制将继续沦为这些企业另一赚钱工具。」

韩国政府去年10月表示,在与利害相关当事各方协商后,将加强排放配额总量把关,增加企业减排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