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日军追杀暗夜献旗的女童军──八百壮士和杨惠敏的结局之2(杨渡)

为四行仓库送国旗的女童军杨惠敏。(中时档案照)

最传奇而知名的是杨惠敏。她一生敢做敢当,爱好冒险犯难,仿佛不往险处一决死生,便有负自己气概一般,只要可以报国的事,她都可以朝着艰险前进。

杨惠敏献完国旗,被谢团长硬逼着离开而跳下苏州河后,安全抵达公共租界。四行仓库撤退后,她也跟着进入国际俘虏营,替已经解除武装的伤兵战士服务。

然而,消息很快传来,日军痛恨那个暗夜献旗的女童军。那整个情节,实在太戏剧性了,在路透社图文并茂的报导后,感动了全世界,达到非常好的国际宣传效果。日本人恨得悬赏一万银元抓拿她,传闻准备要将她活埋。

英军司令得到情报,力劝杨惠敏赶快离开上海。当时上海已被日本占领,黄埔江上满是日本巡逻的军舰,一般船舶随时接受检查,杨惠敏若在船上一定会被查出来。1938年1月1日,义气而崇敬英雄的英国司令基于对杨惠敏的爱惜,派遣一艘游艇,挂着英国旗,再派两名英国士兵和一个万国商团的成员陪同,单独护送她离开上海,一路保护她。3天后,船终于平安抵达金华。这是日本尚未占领的地方。自此,杨惠敏脱离日本魔掌,但也单独面对所有艰难,跟着无数的难民,开始踏上流亡之路。

杨惠敏从金华走到永康,一路目睹难民在饥寒交迫的寒冬里,互相扶持而行。头顶上是随时来轰炸扫射的日本飞机,沿路是死伤贫病的军民。童子军出身的她看到伤兵就认为应当去照顾。然而到处是伤兵,公路上、车站里、乡道边,根本多到连军队自己都照顾不过来,更不必说流亡中的小女子。然而她是一个生性热肠的人,看到伤兵受伤又饥饿哀嚎,忍不住用童子军野外求生的方法烧开水给他们喝,又自掏腰包,花了6个银元去买一大袋馒头,分给伤兵充饥。然而这也是杯水车薪,整个中国就是大流亡,几千万人同时在道途上,谁有能力喂养他们?又有谁能保护谁呢?

让杨惠敏感动的是,年轻的学生、农民、工人会主动来照顾人,即使忍饥挨饿,也一路带着大家唱着抗战歌曲,鼓舞士气。

像一条条黄色、混浊、芜杂、悲苦,却又充满求生意志的大河,以浑厚的大合唱,缓缓向大后方流去。

到达南昌之后,她住进一家小旅馆,却不料半夜有人来查房,看见她穿着军服,就认定她是逃兵。等到她写出自己的名字,拿出童子军的证件,他们立刻讶然道:「啊,原来你就是上海四行仓库给八百孤军献旗的那一位女童军!为什么不早说?」而此时上海童军团也已经到达南昌,杨惠敏随即归了队。为难民和伤兵服务。

上图:松沪会战中的四行仓库。下图:淞沪抗战重要遗址四行仓库恢复原貌正式对外开放。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因是旧上海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间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而得名。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在此与日军展开了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奉命据守负责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中国守军第88师下属某团中校团副谢晋元带领第1营的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奋勇杀敌,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名。(图文:新华社)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该栋建筑为原址重建,唯保留旧有建筑西墙,墙上可见清晰的弹孔与炮孔,见证历史。(中央社)

1938年,杨惠敏到达汉口,接受三八妇女节表扬,同时受到各方政要的接见。包括了蒋夫人宋美龄、汪精卫、孔祥熙、汤恩伯、熊式辉等。她逐渐成为一个抗日的代表性人物,受到各界瞩目。

1938年7月,她获选参赴美国参加8月在纽约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和平大会」,同行者有后来的驻美大使周书楷、后来的立法委员林栋、徐君佩、漆中权等,当时他们都是国家正在培养的青年外交人才。杨惠敏可以感受到,他们都是世家子弟,外文训练良好,只有她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高中生,什么都不懂,像个土包子,她的几件正式旗袍还是当年妇女运动领袖沈慧莲给她置办的。

然而由于路透社、BBC对献旗事件的报导,她却是代表团里最为世界所知的人,因此被推派为代表上台致词。她诉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在战地所见老百姓轰炸死伤、流离失所的惨状,说到激动处,把一双破破的鞋子脱下来,拿在手上说:「这一双鞋,曾跟随着我走过中国的战地,皮鞋上沾满中国人的血,同时也有日本人的血。中国人的血是为抗战而流的,我们永远不会停止抵抗,为保卫我们的国土和人民的生存权利而宁可血流成河。…」

1938年杨惠敏参加罗斯福款待世界青年和平大会。(图:杨渡提供)

她的演讲激情感人,赢得欢呼雷动,掌声历数分钟而不息。会议闭幕典礼时,罗斯福总统偕夫人莅临致词,随后并接见了杨惠敏。隔日,美国各大报都刊载了这一则消息。杨惠敏也成了新闻人物。

美国行程之后,她开始前往欧洲旅行,行程中除了受到华侨接待,发表演说之外,有机会也会拜会当地政治领袖。最著名的当然是德国的希特勒。那时希特勒尚未侵略波兰,仍是英姿焕发、深受德国青年拥戴的领袖。他神采奕奕、热情的接待了杨惠敏,对她勉励说:「你很英勇,也很年轻,希望妳好好努力,为了妳的国家。」这简短的谈话,深深烙印在她的心底。接着,她访问埃及、印度,并获得甘地的接见。可以说,她的行程增加了世界对中国抗战的了解,也建立了她自己的世界观。

回到重庆之后,她去向宋美龄报告,也受到戴笠的召见。宋美龄还特别安排她去中央大学当旁听生。后来她觉得应该有正式学位才好,便考取了中央技艺专科学校。读不到一年,幸运之神再度来叩门。美国一位华侨李国钦来信说,已经为她申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只要她进去就读就行了。

问题是,一个流亡青年怎么会有旅费呢?她痛苦万分的发愁了一星期,最后迫不得已,决定去找当时财政部长孔祥熙试一试运气。想不到孔祥熙一番慰勉后,赠送给她一张3000美元的支票。这在当时是很大的数目,足以让她好好去上完大学。

杨惠敏高高兴兴的踏上旅程。先坐车到香港,再等候船期赴美。想不到,命运的转捩点在此时发生……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