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大选后的2024 请系紧安全带(黄介正)
台湾在「美中台2024」这一局,必须思考是否将两岸关系完全寄放在台美关系之中,让中美两大强权去争夺对台湾命运的主导权与主动权。(图/达志影像)
日前有机会在一场大型餐会上,与众多在不同行业及公私领域表现优异的年轻朋友们互动交流,聆听他们对于跨国与本土关注议题之广泛,以及理想与勇于亲身实践之热忱,精彩的故事让我对台湾世代交替的信心增强许多。
然而我也赫然觉得,甫结束的总统大选,几乎不在他们的雷达屏幕上,我所念兹在兹,认为未来4年会对台湾产生巨大影响的强权板块变化与区域地缘政治,似乎没有唤起他们的注意。
外国的政治观察家看台湾年初的大选,一定饶富兴趣。第一次实质的三角选举,在「民主与威权」及「战争与和平」的传统选战论述轴线之外,生出了「民粹反建制」的选项。台湾选民对各种可能形塑投票行为的外部力量之反应,年轻族群对于选举过程与结果的影响,样样都可记笔记。
选举结果仅有40%得票的总统以及3党席次不过半的国会,「双少数」的民进党如何处理未来府院的协调与攻防,绝对是政治系教授可以传讲分析的经典材料。
观选结束就离境的外国友人与媒体,可以撰写台湾嘉年华式的民主典范,但是住在台湾的人民,就要务实地面对选举结果所可能衍生的各种挑战。我在选后对外国媒体只说了两个字:Buckle Up(系紧安全带),因为摆在眼前的飞行有乱流,航行有暗礁。
民进党的连续3次执政,不可完全视为蔡英文政策路线的再版,毕竟赖清德的过往政治立场、决策处事性格,以及在民进党执政8年后仍可为其所用的国安团队,不可能一成不变。
总统大选前的「现状」,已经是中美在印太地区的强力对抗,两岸断绝的官方沟通管道,美国对台湾经济产业布局以及建军备战重心的强势指导,人民解放军环绕台湾周边实施「战备警巡」的常态化,以及核能电厂全部关闭的迫在眉睫,「现状」如何维持,有没有可能维持,答案呼之欲出。
美国将在今年11月举行总统大选,其结果将会再次牵动美中台三组双边关系的变化。川普卷土重来,竟能在民调上普遍胜过现任的拜登总统,在共和党内辗压所有的竞争对手,不得不让人特别关注未来10个月的美国选情发展。
川普在总统卸任前,曾经对其4年任期内没有发动海外战争感到自豪。拜登总统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伊始,即表明不会派遣美军进入乌克兰参战。无论美国大选最终结果如何,台湾面对大陆军事胁迫与动武的可能,既不能浪漫地期待「我川威武」,也不能认定拜登必然出兵。但可以确定的是,美国会紧盯我们的国防预算、建军备战与后备动员。
倘若台海情势没有重大变化,北京可能会在美国下任总统选出后,再针对未来4年的中美战略竞争态势进行综合评估。然而,台湾在此之前,必须要有智慧主动维系和平与稳定,不让台海问题成为美国总统大选辩论的焦点。
民进党再次赢得总统大选,是否意味着台湾多数民众期待两岸继续4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不减压、不降温、不退烧?抑或大多数人民的期待,其实并非如此?
任何两个国家,即使是军事同盟,国家利益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台湾的生存与发展利益,不完全等于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利益。更何况美国如何看待其印太利益,现在的拜登政府与可能重返白宫的川普也可能大相迳庭。因此,我们除了密切关注美国总统选情变化,也要先期预估不同选举结果对中美关系的冲击。
台湾在「美中台2024」这一局,必须思考是否将两岸关系完全寄放在台美关系之中,让中美两大强权去争夺对台湾命运的主导权与主动权。
(作者为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