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两岸奥运舆论战(王钦)

台湾李洋、王齐麟摘下羽球男双金牌。(美联社资料照)

小S因为使用了「国手」这个词,引来大陆部分网民的围剿,担心受到波及的商家紧接着宣布要跟小S解约,这也让外界充分感受到,网路舆论的影响绝不仅仅是键盘侠的自嗨,而是会直接导致商业利益的损失,至于对两岸政治格局的冲击,更将是长期而潜移默化的。

这一事件的孰是孰非已经不重要,毕竟大陆官方媒体也都纷纷刊文,希望大陆网民能够保持克制,不要上了台湾台独挑拨两岸关系的当。也就是说,起码从大陆官方的立场,并不乐见民间舆论的上纲上线。但这里有一个很清楚的因果逻辑,那就是这些年绿营政客和网军肆无忌惮的挑拨两岸对立,早已实质改变了两岸的民间舆论。都说奥运无关政治,但像这种最能挑起族群对立和巩固国族认同的场合,不借机赚取一波政治利益那才不符合政客的行为模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绿营执政的政客纷纷在蹭奥运选手,他们的话术无非就是台湾骄傲那一套,网军再来配合对比大陆并对大陆进行攻击。如果恰好是台湾选手战胜了大陆选手,那势必要掀起一场舆论狂潮,这正是羽毛球男双赛后的现实场景。

如今大陆的社会氛围也与多年以前不同,2008、2012年前后的奥运会,大陆社会也会乐见台湾选手获胜获金,即便是两队对垒,大陆民众也不会计较谁胜谁负,因为大陆民众真诚的认为,即便是台湾选手战胜大陆获得金牌,那也同样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荣光,但现在可不一样,两岸敌对情绪已经蔓延到奥运赛场,台湾选手如果战胜大陆选手,已经被视为一种耻辱,而且很多人还会从后续的舆论报导中找到各种可以视作挑衅的证据。

也正是基于这一担忧,羽毛球女单决赛就格外引起两岸人士的关注,如果一旦大陆再负一场,大陆网民势必要掀起新一轮的网路对战,因为没有多少人能够容忍绿营网军一次又一次的网路羞辱。当然,最后的结果是以大陆选手获胜告终,绿营网军也就失去了攻击的依据,这才让两岸舆论对战得以避免。

这件事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空间,这是因为,如果想要为两岸和解寻找解方,每次都想依靠赛况的结果来决定,势必让自己陷入被动,而且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要求绿营政客知所节制,也无异于缘木求鱼,而且也跟时下台湾的社会氛围不符。对大陆舆论来说,同样也承受重压,不可能再渲染或肯定台湾选手取得的成绩。

不过,这也并非完全没有解决之道,同样是处于对立格局之下,中美奥运选手反而最先找到突破口,体操赛场上美国选手找到中国选手拥抱并向她表示祝贺,引来大陆媒体的争相报导,并将之视为奥运精神的绝佳体现,相比起一些西方媒体有意塑造大陆选手面目狰狞的形象,这类报导无疑才是媒体职业伦理的体现。这个例子也给两岸舆论提供了一些借鉴,在两岸对立已经很难弥合的背景下,正面劝导已经没有意义,但这并不等于媒体就只能随波逐流。恰恰相反,两岸选手之间有太多可以挖掘的故事,他们彼此之间的情谊也远超看客们所能理解的范畴。例如两岸在桌球运动上的训练合作,其实就是很好的切入点,而这正是两岸舆论需要发扬光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