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马英九与张亚中(王钦)

国民党部外观。(本报资料照片)

最近国民党主席选战终于掀起一些波澜,可惜都和外界看好的主要人选关系不大,一个是马英九登陆的讨论,一个是张亚中的民调逆袭,也让这场原本平淡无奇的选战变得有一些看点。

原本这场选战是朱立伦和江启臣的对决,但两人都是旧体制人物,无论是内政还是两岸议题上都没有什么创新思维,很难期待他们能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突破,面对民进党的全面执政和台湾民情趋势的深刻变动,他们更是提不出任何有价值的治本之策,因而终究是一场权力游戏而已。

不过江启臣为了在两岸议题上改变自己既有的形象,主动提出马英九作为两岸特使访问大陆的可能性,算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而马英九本人也很有意愿扮演这一角色。只可惜目前来看,这也只能是一场空谈,除非马英九真的愿意付诸行动。这是因为马英九卸任许久,依然心系政坛,即便他不像陈水扁那样热衷于政治炒作,但自己也同样没有摆脱一线政治人的思维。

易言之,就是思虑过多、政治算计也过多,因而也就不可能大开大阖地去思考两岸问题终极解决之道,而两岸问题恰恰需要的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迈开第一步不能战战兢兢、瞻前顾后,否则就不可能走出这一步。然而不仅是马英九本人的政治性格如此,国民党的整体政治结构也同样如此,即便马英九能从历史留名的角度去为两岸做点事,国民党的各路大佬也会纷纷前来阻挠,尤其是身处一线的政治人物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像马英九会找出真正意义上的合适时机,如果有,那也只能说是各方接受的安全区间,而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合适时间。这也正是马英九以及国民党一直以来与他们的党员、与台湾社会脱节的原因,人们对政治人物的期待,可不是让他们自己去安全行事,而必须是大开大阖,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没几个人做到,这也注定了只能是政治边缘人物有机会,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牵绊,能够勇往直前。

无论是之前的韩国瑜还是新进窜起的张亚中都是如此,他们都不是国民党政治中的新人,他们都深耕多年,尤其是张亚中教授多年以来就活跃在两岸学术场合,提出「一中三宪」解决两岸僵局的理论性主张,近年来也开始更接地气,从现实政治议题出发回应社会和两岸关切,从而让他的理念更具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如张亚中这类原本的政治边缘人物如今可以站上政治一线并且赢得群众拥护,除了他们能够站在问题的本源思考解决之道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直接的政治利益牵绊,不会轻易被政治架构所束缚,对民众来说,这些恰恰就是他们苦之久矣的核心问题。

无论是马英九还是朱立伦、江启臣,都应该想想自己当年的成功之道,到底是因为自己的坚忍持守,还是迎合了一时的民意氛围,答案其实显而易见,当然都是顺应民意,如果违背了民意,那么再多的政治算计也都没有多少意义,最终被取而代之也就理所应当。当然,一时窜起的政治明星有时候也要面对现实政治的考验,就如同韩国瑜的大起大落,张亚中的崛起也终究要面对政治现实,如果处理不好民意和现实,那么终究也只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