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土耳其选举和强人政治(江静玲)

土耳其本次大选全球瞩目,欧洲政治观察者更屏息以待,因为这次大选攸关地缘政治和全球政局。(图/路透社)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专制强人领袖塑造的时代。过去十年,我们历经了川普、博尔索纳罗、欧尔班、纳坦亚胡和艾尔多安,这些人在两极分化的社会和政治中,分别领导了包括美国、巴西、匈牙利、以色列和土耳其,从美洲、欧洲到中东地区内的主要民主国家,使这些国家承受巨大压力。这些,在在展现了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上的「三P」时代─民粹主义(populism)、两极分化(polarisation)、后真相(post-truth)。

这段期间,我们看到川普和博尔索纳罗失去了权力;欧尔班坚持了下来;纳坦亚胡失而复得;艾尔多安在第一轮总统选举中得票率未达50%,本周末将面临第二次选举挑战,他可能落选,但连任的机率也占了一半。

土耳其本次大选全球瞩目,欧洲政治观察者更屏息以待,因为这次大选攸关地缘政治和全球政局。土耳其早在1952年即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是北约的老成员国之一,但却不是欧盟成员国。过去十年,叙利亚内战、俄乌战争,在艾尔多安领导下,土耳其游走于俄国和美国领导的西方联盟间,与北约的关系日益紧绷。安卡拉方面对欧洲国家同情和支持被土耳其当局视为恐怖分子的库尔德族人强烈不满;布鲁塞尔方面则对土耳其在欧盟成员国塞浦路斯北部长期派遣驻军,在欧盟成员国内展现拳头感到无奈与不安。

这些长久以来存在的议题,不但悬而未决,过去十年因为世界政局和权力重新洗牌,民粹主义兴起,社会两极分化,专制强人在民主体制国家崛起,让艾尔多安领导下的土耳其在地缘和世界政治舞台上更具话语权。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土耳其是北约唯一公开杯葛的成员国。艾尔多安让西方民主阵营头痛,但在国际政治现实下,却不得不拉拢土耳其。

强人政治是否已达到顶峰了呢?记者和学者出身的美国外交官、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萨曼莎鲍尔今年稍早曾指出,2022年初可能被证明是威权主义的高潮。言外之意,民主体制下的权威主义和专制强人政权高潮期已过。这个说法,可能言之过早。欧尔班在匈牙利,纳坦亚胡在以色列都证明了这波政潮依然余波荡漾。而在这之下,则可能暗潮汹涌。至少过去几年的民主国家选举中,揭示了专制强人领袖胜出通常有迹可循。

专制领导人倾向推翻现有制度规范,攻击独立媒体,诋毁少数群体,拉拢特定机构和个人,迫使反对者必须在不熟悉、甚至不知该如何坦然以对的环境下辩论和竞逐。但过去十年的经验,似乎也出现了一个方式,在这样的一场政治竞逐中,推翻强人必须汇集广泛的支持,形成联盟团结一致。

2020年美国大选,拜登建立了一个选民联盟,这个联盟从进步的左派到中美洲郊区,再到川普在2016年获胜的票仓的后工业化蓝领区;2022年巴西大选,卢拉成功地融合了中间偏左和温和的中间偏右选民,让大家团结起来推倒有「巴西版川普」之称的博尔索纳罗。在以色列,八党集团于2021年结束了纳坦亚胡12年的统治,在左翼和右翼之间架起桥梁,甚至包括有史以来第一个参加以色列执政联盟的阿拉伯政党。

但这些显然不够,1年半后,八党联盟垮台与极右翼达成协议,导致纳坦亚胡重掌政权。推翻强人政治除了政治联盟,在强人离开后,继任者需要有动力和稳定性积极推动国家共同愿景,例如卢拉承诺为亚马逊提供更多的公共投资和保护。

这同时反映在本次土耳其大选,土耳其反对派成功团结了一个全国联盟,致力把执政20年的艾尔多安赶下台。原本各界对5月14日的选举结果保持审慎乐观立场,但结果是必须面对28日的第二轮投票。目前看来,对于厌烦了通货膨胀的土耳其选民,最后关键是土耳其的经济前景。然而,这个周末土耳其大选的结果也是对过去十年强人政治模式的挑战,安卡拉由谁主政,将引起土耳其以外的广泛共鸣。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