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亞洲版北約」構想:歐亞結盟嚇阻中國,但美國怎麼看?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期间,再次提出「亚洲版北约」构想,认为西方盟国有必要一同建立亚洲版北约来吓阻中国。图为日本海上自卫队扫雷舰Hirdado和英国皇家海军辅助舰队船舰Lyme Bay共同参与2022年美国海军中央司令部(NAVCENT)主办的「国际海上演习」。 图/路透社

文/徐晓强

新任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期间,再次提出「亚洲版北约」构想,意指在印太地区建立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一样的区域军事防御组织,因此近期此类讨论又重新浮出台面。到底石破茂的「亚洲版北约」想法为何?实际上又可不可能推动呢?

▌亚洲版北约:以美日同盟作为核心的轴辐式体系

2024年9月25日、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果公布的前两天,石破茂向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分享他对日本未来外交安全政策的想法,开门见山就提到「亚洲版北约」的重要性,并重复提到此一词。他认为全球安全环境因乌俄战争爆发已经产生改变,凸显联合国无法阻止主权国家受到侵略,且美国又只愿意协防北约成员国。

石破茂强调「今日乌克兰就是明日亚洲」,只是在未来俄国会变成中国,被侵略的乌克兰就替换成台湾,如果亚洲没有像北约一样的集体防御体系,那战争很可能会爆发,因此西方盟国有必要一同建立亚洲版北约来吓阻中国。

而亚洲版北约就组织上来看,会是以美日同盟作为核心的轴辐式体系,包含:加拿大、澳洲、菲律宾、印度、法国、英国、南韩等国家,换句话说,不一定是以印太地区国家为主体,而比较是以谁能连同对中国产生军事吓阻能力。日本现在和这些国家都有「准同盟关系」,未来若能近一步提升这些关系,就有可能发展出亚洲版北约。

更重要的是,俄国、中国和北韩都正逐渐增强其核武实力,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延伸威慑」(extended deterrence)可能不再管用,为了确保亚洲版北约有足够的核威慑能力,美国需要考虑分享其核武给印太地区盟国,或是直接把核武部署在印太地区。

2003年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检阅海上自卫队舰队,后方为时任防卫厅长官石破茂。 图/法新社

▌美国不同意,亚洲版北约只闻楼梯响

只不过石破茂10月1日正式成为日本首相后,日本政府对建立亚洲版北约一事立场明显退缩、态度变得比较保守,内阁成员针对亚洲版北约的说法甚至和石破茂有所出入。

新任外务大臣岩屋毅和防卫大臣中谷元皆表示,他们现在没有针对亚洲版北约提议展开准备工作。岩屋毅更近一步强调石破茂提出的亚洲版北约是一个未来的构想,需要中、长期的考量和规划,他认为目前很难建立一个将共同防御义务强加给其他亚洲国家的框架。此外,亚洲版北约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最好是建立一个不排斥任何国家的亚洲安全合作框架。

另一方面,石破茂建立亚洲版北约的构想也未获得关键盟邦—美国和印度—的支持。先前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以及美国国安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分别表示,现在讨论此提议还为时过早,华府并不打算在印太地区建立类似北约的防卫组织。

除美国之外,印度外长苏杰生(S. Jaishankar)对此提议也表示怀疑,提到印度「没有考虑那种战略架构」。

日本陆上自卫队坦克在朝霞基地的阅兵式。 图/美联社

▌历史上的亚洲版北约——「东南亚公约组织」短命解散

虽然当前在国际上欠缺盟友支持,不过亚洲版北约的构想其实并非由石破茂首次提出,在历史上已经有过类似的尝试。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在亚洲围堵共产势力,时任美国副总统理察.尼克森(Richard Nixon)在1953年年底结束访问亚洲的行程后,就曾提议在亚洲建立一个类似北约的组织。或许是考量到当时韩战刚结束,南韩、日本和台湾的情势相对稳定,并没有严重被共产势力并吞的风险,因此美国的主要目标是防止中国和北越向东南亚扩张。

在美国积极居中牵线下,美国、英国、澳洲、法国、纽西兰、巴基斯坦、泰国和菲律宾等8个国家,于1954年9月在菲律宾马尼拉签署《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又称为《马尼拉公约》),隔年2月正式在泰国曼谷成立「东南亚公约组织」(SEATO)、简称东约。可以注意到虽然名为「东南亚公约组织」,但实际上位于东南亚的成员国只有泰国和菲律宾,其他东南亚国家各自因为不同因素而并未加入。

东约以北约为范本,旨在协调各成员国的军队,以达到集体防御的目的,但和北约不一样的是,东约既没有联合司令部,也没有常设部队,虽然成员国军队会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却因为内部纠纷而从未共同作战。

例如东约就因英国和法国的反对而未能在寮国执行军事行动,以至于无力干涉在当地发生的内战;美国原希望东约能够介入越南战争,最后同样因为英国和法国不合作而未能成事。两个案例最终都是美国独自出兵参战。

缺乏实际军事作战、吓阻能力,加上国际情势的转变,导致东约成员国渐渐在1970年代淡出,最终于1977年6月底正式解散。历史学家多认为东约是一个失败的国际组织案例,更有人认为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提供美国军事干预东南亚国家内政的借口,是为了掩饰美国亚洲政策的「遮羞布」。

1966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的东约会议。其后东约成员国渐渐在1970年代淡出,最终于1977年6月底正式解散。 图/维基共享

▌目前亚洲版北约成立的可能性低

在石破茂的构想中,亚洲版北约主要的假想威胁来源是中国,但若考量目前中国对周边国家造成的国安威胁、以及潜在成员国对中国经济依赖的程度,亚洲版北约实际成立的可能性偏低。

首先考量中国对周边国家造成的国安威胁。中国现在除了有意侵略台湾,对台湾造成直接的安全威胁外,对周边国家的安全威胁都是比较间接的,且威胁程度不一,主要围绕在零碎海岛的主权争议,或是领海、领空的侵犯和骚扰,再加上地理上的破碎、海洋分隔,整体来说并未对除台湾之外的周边国家产生立即性的灭国威胁,因此并没有成立集体防卫组织的急迫性。

除非中国真的入侵台湾,就像俄国入侵乌克兰促使瑞典、芬兰加入北约,否则现阶段印太地区国家并无成立亚洲版北约的必要性和迫切感。

反观北约的假想敌—过去是苏联,现在是俄国—就对周边陆地国家产生立即、程度相近的安全威胁,而促成北约的成立。二战后的苏联,目标是尽可能地扩张共产势力、扶植共产主义国家,成为第二世界的霸主,当时苏联红军就占领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

俄国则是希望能恢复昔日苏联时期的大国地位,重新将前苏联加盟国纳入影响势力范围内,成为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军事缓冲区,因此才会有2008年的乔治亚战争,以及2014年以来侵略乌克兰的种种军事行动。

此外,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也可能降低周边国家成立亚洲版北约的动机。北约成立之初,12个创始成员国和苏联的贸易金额在1949年时大约占其总贸易额的1%到5%不等,但对于现今的日本、南韩、菲律宾、澳洲和纽西兰来说,对中贸易却占整体贸易的20%到35%,东南亚国家也普遍是差不多的水准,印太地区国家因而可能担心遭受中国经济报复,而不愿加入亚洲版北约。

石破茂强调「今日乌克兰就是明日亚洲」,只是在未来俄国会变成中国,被侵略的乌克兰就替换成台湾。图为202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烈士节,走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 图/路透社

▌石破茂提亚洲版北约的真正目的

既然从主、客观条件上盘点,亚洲版北约的成立的可能性都不高,为什么号称军事专家、还曾担任过日本防卫大臣的石破茂先前还会提出此构想呢?

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回归到国内选举考量,特别是当下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为了争取、巩固保守派支持,石破茂才会提出亚洲版北约的目的。

因为若按照石破茂的构想,该集体防卫组织将会是以日本和美国为核心,代表日本必须修改宪法,重新定位自卫队的角色,甚至是突破现在「不拥有、不生产、不引进」核武器的非核三原则政策,以便日本未来能在印太地区扮演更大维护区域安全的角色,进而让日本摆脱二战后的束缚,重新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

亚洲版北约确实是一个吸引人、理想的集体安全构想,但若区域国家没有感受到迫切对国家安全的集体威胁,则它终将不会有获得实现的一天。

若按照石破茂的构想去成立亚洲版北约,该集体防卫组织将会是以日本和美国为核心,代表日本必须修改宪法,重新定位自卫队的角色。图为日本自卫队。 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