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民币的迷思
(图/美联社)
尽管去年中国大陆备受疫情及美元快速升息、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的挑战,但人民币国际化仍然持续加速发展。渣打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环球指数(RGI)于2022年11月创出3452点的历史新高。全年上升26.6%,增幅更是超越了前年的18.5%。
渣打10年前推出的RGI指数,主要追踪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当时美国次级房贷风暴引发全球金融海啸、联准会推出零利率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标准普尔将美国的债信评级降等,无不造成各国央行间的互信降低,若干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忡忡。大约同时,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萨伯拉曼尼安以计量经济方法推估,2030年代左右,中国在全球经济的优势地位将类似于二战后美国和1870年代英国的全球地位。而华人圈的经济优势将反过来推动人民币成为首选储备货币。
从RGI指数来看,去年的俄乌冲突似乎成了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新刺激。一方面,俄罗斯清空美元资产;另一方面,美欧的制裁也令各国看到完全依赖美元体系的后果,反使各国加速探索替代方案,除了中俄自建的国际金融支付系统外,波斯湾海湾国家、新马印泰等东盟国家、南美洲诸国也在谈判以本币进行双边交易的可能性。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卢比尼日前更直言人民币崛起形成「二元货币体系」,将取代美元的嚣张特权,而这过程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发生。但他的乐观(悲观)是否过早了呢?
诚然,美国将近32兆美元的庞大债务问题每况愈下,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已是全球2/3国家与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的动机大增,例如与澳洲、巴西的人民币铁矿交易等。
然而除了贸易之外,货币的投资需求更是影响持有动机的关键。美国有全球24%的经济规模,却有42%的股票市值,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首屈一指,外汇交易量也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归根究柢,现况偏好、流动性偏好与投资收益偏好,都令美元的重要性在中短期内难以被取代。
这也就是去年底中国与阿拉伯、海湾国家峰会虽有不少合作协议签订,中国也早已成为沙乌地阿拉伯的最大石油出口市场,但以人民币定价原油交易的「石油人民币」仍然未见踪影。
半世纪前开始的「石油美元」奠定美元独大地位,许多海湾国家更进一步将其货币与美元挂勾,50年来,产油国家还透过OPEC直接或间接影响原油美元价格。不管与中国经贸关系再密切,产油国家也绝不会希望定价权放手给中国。
此外,在多年韬光养晦的方向下,中国领导层养成务实不务虚的思维。他们深知,过于心急推动「石油人民币」挑战美元霸权,可能冒着同时威胁美国与波斯湾油国利益的风险。何况,北面有被西方制裁的俄罗斯,中国大可绕过国际支付结算(SWIFT)美元体系,用人民币稳定地透过陆路管道进口原油、天然气等大宗物资。既然可以轻松谋实利,何必费劲争虚名呢?(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