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者只能待在家?69歲的他參加戶外活動「重拾生活信心」,還能交朋友激勵同儕!

视障者因行动能力受到限制,外出意愿较他人低。然而,户外活动对于视障者而言非常重要,不但能达到充足的身体活动,还对于心理健康有所增进。透过参与活动,重新体认生命中宝贵的意义与价值。

伊甸办理视障生活重建活动「田园蔬果采收乐」。 图/何维纲摄影

「闻闻看……这是万寿菊!」导览员说道。伊甸长年承接桃园市政府社会局委办之视障生活重建方案,这一天到青埔「草莓学校」参与户外活动,在活动的一开始,导览员先带领视障者们以鼻闻嗅、以手触摸,认识在园区内的花花草草。

走进田园和生态 感受大自然

规划此场田园活动的林谦慈社工表示:「园区的导览以及活动有许多的触觉、听觉、嗅觉感官,适合视障者来体验各种不同的感受。」十八位的视障者在家属或视力协助员、社工的陪同下,开心地参与活动。

视障朋友透过不同的感官体验认识植物。 图/何维纲摄影

导览员具备相当专业的农业种植知识,他请服务使用者尝试嗅觉体验:「这叫做『左手香』,他有大叶跟小叶的,闻闻看,哪个比较香?」

「小叶!」一位服务使用者说。

「没错,小叶闻起来会比较香,大叶则是因萃取量多,常被拿来使用制作精油纯露。」导览员解释。

除了介绍各式各样的植物以外,其中一区介绍了许多台湾原生鱼,具有「复育」、「教育」、「保育」的意义。鱼儿迅速在水缸中穿梭,一位眼睛严重损伤的视障者惊叹,与其他服务使用者分享:「我只能看到定点的东西,这些鱼游的好快,我眼睛追不上牠们。」

社工鼓励参与活动 林伯伯走出家门重拾信心

即使部分视障者仍保留微弱视力,但视觉是人类最仰赖、接受最多外界讯息的感官系统。一旦出现障碍,对于生活上可说是困难重重。六十九岁的林钊汉伯伯便为一例。

林钊汉伯伯原本长年在南非工厂从事纺织工作,两年多前罹患青光眼,右眼仅存光觉、左眼视力0.2。失去了视力,林伯伯被迫退休回台,他颇不适应,眼前看不见光明,被愁云惨雾垄罩着。直到林谦慈社工的访视及鼓励下,一年前林伯伯开始参与伊甸所执行的视障生活重建方案,一切开始有了改变。

林伯伯开始学习手机操作、定向训练、生活适应,参与各种多元课程中,渐渐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还更能够走出户外。除此之外,林伯伯也在伊甸的建议与安排下进行辅具评估,戴上滤光眼镜来迎战夏日艳阳对眼睛的伤害。妻子赖丽英对于伊甸帮助视障朋友表达感谢,让先生有机会再慢慢地重拾原有的能力。

在伊甸社工的引导及妻子的陪伴下,林钊汉伯伯(右)不再总是闷闷不乐。 图/何维纲摄影

林伯伯和爱妻形影不离,一起参与所有活动。在妻子的协助引导下,一同摘下新鲜的高丽菜,也亲手洗出酸甜解渴的爱玉饮料。休息时间,聊到了在南非工作时的点点滴滴,是两人独有的共同回忆。

社工、视协员、咨商师 协助视觉障碍者

视障者因先天疾病、白内障、意外、用眼过度等缘故导致视力衰退。一位服务使用者分享自己的经历:「我本来就有白内障,去年因感染新冠肺炎久病不愈,病毒攻击我最脆弱的地方(眼睛),造成视力恶化。」

本次活动还包括了多位视力协助员,为视力不便人士服务,带领他们在活动中能够顺利进行。一位不具名的视力协助员表示,今年他已经七十六岁,且是他担任视力协助员的第四年。「协助他们,我也觉得生活被他们充实,心情变得很平顺。」他这么说。

林谦慈社工表示:「视障生活重建方案除了有专业的心理咨商师外,我们还会举办成长团体。像是会邀请中途失明者的讲师做同侪激励的演讲。」借由举办这样的活动,服务使用者们能更了解彼此的成长状况,激发他们的潜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觉得「他可以做得到,我也可以试试看。」

社工林谦慈(右)为视障朋友盛上天然清爽的甜菊茶。 图/何维纲摄影

视障生活重建活动不仅仅是在增进感官体验,更重要的是透过活动能舒缓障碍者的心理,从服务使用者的互动中分享各自经验。

在农场中拥抱大自然环境,服务使用者在这一天收获满满,不但学习到许多田园知识,还带了许多食农作物回家。伊甸将持续规画各式各样的课程以及活动,帮助视觉障碍者重建生活上的各项能力,并为生活带来更多精采的回忆。

资料来源:伊甸园电子报2023.7.1 437期

本文转载自伊甸基金会《伊甸园电子报》,原文为:视障生活重建 重见生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