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行业静待年底回暖
熬过“酷夏”,穿越“寒冬”
受疫情和经济环境影响,手机行业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寒冬。
实际上,中国手机行业的寒冬在三年前就开始了。
许多经销商原本都计划在2020年大举扩张,开更多线下店,许多手机厂商甚至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疫情的突然来袭,迫使他们关上了这扇大门。
在手机行业,犹如“毛细血管”的经销商成为观察手机行业的一个切口。相关手机经销商透露,从去年9月开始,多家门店的销量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部分门店甚至减半,连带销售的IoT产品由于是非刚需产品,在收益上也没有更多的贡献。有经销商表示,其拥有的几家线下门店均处于亏损状态。
有人愿意赔钱出手,但几乎无人接盘。在行业冰封期,经销商亏损已成常态,跟着厂商“赚大钱”的时代已然过去。
更大的挑战是,国内手机市场存量竞争至今,用户换机周期越来越长。三年来的寒冬或许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挑战。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2年1~4月,中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0.3%,降幅创5年内新高,相比去年同期的1.25亿部,累计出货量仅为8742.5万部。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来看,据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12亿台,同比下降11%。
在换机周期方面,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国内用户换机周期已经增加到了31个月。而在2019年初时,国内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为24.3个月。
手机厂商在不断“追高求销量”,而消费者换机周期却在不断拉长,这两条本应相交的曲线最终却成为了平行线。
终端销量下滑,线下部分经销商提货承压,直接结果是手机库存高企。据潮电智库预计,手机行业今年已经出现了3000万部智能手机库存。其中成品库存超过2000万部,半成品和核心部件库存超过1000万部。
疫情对所有手机品牌来说既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洗牌。撑过寒冬之后,或许会迎来春暖。
比较乐观的一个预期是,今年年底可能会出现回暖迹象。处于销售末端的手机经销商们,可能还需熬过一个“酷夏”,穿越一个“寒冬”。
■新快报记者 陈学东/文 廖木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