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沉淀不足、风险定价存在错配⋯⋯在这个闭门研讨会上,保司车险业务负责人就新能源车险发展的问题和方向展开讨论
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张益铭
7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4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召开,其中,在“五篇大文章”系列研讨会——新能源车险差异化定价探索与挑战上,来自众诚保险、众安保险、泰康在线、安华农业保险、中意财险、京东安联财险、渤海财险、蚂蚁保等新能源车险业务一线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论新能源车险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与会人士均认为,新能源车险的定价问题并非是单个机构的问题,而是行业问题,需要多方合力去解决。
高价格背后是风险错配的问题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但与之相关的新能源车险市场却一直面临着“车主喊贵、险企喊亏”的困境。由于区别于传统燃油车,保司在新能源车险方面的计价、风险测算都不是很完善,因此也导致了新能源车险的价格普遍高于传统燃油车。
如何完善新能源车险的定价,让新能源车险生态中的车主、保司、汽车后服务市场都满意,成为当前新能源车险从业者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次“新能源车险差异化定价探索与挑战”也围绕着该话题展开。
泰康在线车险事业部副总经理吴焕晨表示,当前舆论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定价上,认为“投保难、投保贵”是保险行业的定价技术不好造成的。定价技术确实是一个原因,但影响定价的本质还是风险,是因为新能源车的风险太高,所以保险行业才不能给出更低的定价。
“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发生的其中一个较大变化就是车型的演变延伸,比如现在大家常说买菜车和奶爸车,对比燃油车其实是车型细分出了一个垂直领域,而这些概念车更多的是跟车主的垂直使用场景相关。”蚂蚁保车险业务精算负责人张纪元表示,新能源车时代,人的数据尤为重要,切分出来具体开车人的使用场景就决定了开车风险高低。
众诚保险业管部负责人朱汉平认为,当前新能源车险业务面临着两大难题。首先,无法清楚识别车辆用途。由于新能源车每公里费用更低,很多登记了家用车用途的新能源车主会跑网约车,但这些车辆不会按照营运车辆投保,这导致车辆面临的风险和保险公司收到的保费不匹配。“众诚保险新能源车险这块主要做网约车业务,但也有一些家用车业务。从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家用车做网约车是导致家用车承保业务亏损的主要原因。”朱汉平表示。
其次,理赔问题。由于新能源车目前还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车系的更新迭代速度比较快,保险理赔的标准化相对较低。同时,新能源车本身的零整比系数相对偏高,这也变相地增加了后端理赔的成本。此外,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位,当前并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理赔标准,针对高价值或特别重要的零部件修换标准不明确。
“在新能源车险的精准合理定价方面,整个新能源车险经验数据沉淀还不够充分,因为现在新能源车的数量占比还比较小,虽然其增速很快,但实际保有量还是不够的。”中意财险车险部总经理赵文渊表示,新能源车的迭代太快了,传统的车险定价模型不足以识别出当前新能源车的全部风险要素,所以只能采购第三方的服务,来满足当前的车险定价,“这是当前新能源车定价的最主要问题”。
费率放开后营运车辆的保费价格或会走高
也正因为此,与会人员均认为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放开并不能解决新能源车险高价格的问题。
今年4月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向财险公司等相关方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扩大,按照0.5至1.5区间执行,让市场主体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但是从业内交流的数据和趋势来看,营运车辆的定价依旧不乐观。朱汉平认为,从行业目前的亏损情况来看,自主定价系数放开后,整体保费价格可能会出现分化,局部保费阶段性可能会略有上调,这个会受行业目前整体赔付的情况影响。
安华农业保险机动产品精算部兼车险部总经理王云波表示,新能源车险定价系数放开后,价格可能会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真正的家用车辆保费可能会出现持平或者下降的趋势,而具有营运车性质的车辆保费会变得更高。
在王云波看来,未来如果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扩大,按照0.5至1.5的区间执行,那些投保难的车辆可能通过上浮保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投保难的问题。“上浮的原因主要还是使用性质错配,毕竟新能源车跑网约车的概率比较大。”王云波认为,保司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精准识别汽车的使用性质,这也是当前和未来行业需要解决的难题。
蚂蚁保新能源车险负责人张怡文亦持相同观点。其认为,在自主定价系数方面,今年整体比去年上涨了。究其原因与今年整体私家车的出行频率增长有关,而出行频率与出险率呈正相关,从平台数据看,今年的新能源车险整体价格是走高的。“大家都希望让低风险的用户拿到更低的价格,高风险的用户也能有合适的报价。但定价过程中,整体的综合成本率是上升的。”
对于新能源车险费率放开,京东安联财险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蔡浩表示,每一次费率调整的目的都是要让费率更公平。新能源车险费率涨与跌要看各地回溯的结果,车险自主定价系数区间打开了之后,一定会存在费率的波动。但是,相信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让好车主能拿到一个更好的费率,驾驶行为不好的车主能够让其保费和风险相匹配。
业内呼吁合力解决风险定价问题
由于当前新能源车险的数据未掌握在保司手中,一些掌控新能源车数据和产业链的造车新势力选择切入保险行业,分得一杯羹。
对于造车新势力的入局,蚂蚁保新能源车险负责人张怡文认为,新势力的入局目前不会带来太大冲击。“未来的竞争到底是靠自己的渠道能力,还是靠自己的产品竞争力,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众安保险车险事业部CTO焦英俊表示,主机厂入局积累车险经验之后,会逐渐发现新能源车赔付高的问题在哪,才会有所调整。“相信车企也会综合考虑车主在保险各环节遇到的实际问题,调整生产流水线、车身架构等,这也会改变新能源车赔付居高不下的现状,有助于引导整个行业的理赔问题走出困境,给大小保险公司一个均等的机会,利大于弊。”
从当下市场角度看,焦英俊认为,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竞争依然白热化,“鲇鱼效应”会更显著,对行业本身也会更有利,比如说新产品定制化进程无疑会更快。如果政策扶持力度再进一步加大,对于中小保险公司也会更有利,毕竟“船小好调头”,做大做强的动力也更足。
在看到竞争的同时,从业者更多的是希望从合作的角度出发,共同促进新能源车险业务的发展。“当前,由于数据沉淀较少,行业对于数据的需求十分迫切,各保险公司都在积极寻求第三方合作,加强数据积累,探索多维数据。”泰康在线车险定价分析资深专家蓝家欢认为,如果所有保险公司都去采购数据,但数据来源其实相对有限,最终大家获取的数据并没有太大差异,又重新归于同一起跑线。从行业的视角出发,只是暂时解决了各保险公司的焦虑,并未触及根本。
基于上述认知,蓝家欢呼吁,由行业公布一些可供新能源车定价参考的数据,集全行业之力开展定价。一方面,可以有效弥合各公司之间的数据差异;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主体参与新能源车险业务,通过积极的竞争,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此外,通过行业,整合资源,共建通用模型,各保险公司共同识别潜在欺诈风险的车辆,有效区隔影响保险价格的因素,最终实现控制赔付成本,降低保险价格,切实提升消费者体验。
安华农业保险总精算师姜家祥亦建议,新能源车产业链上的从业机构能跨行业合作,一起围绕这个新产业去做一些事情。“当前国家层面不断发文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更宏观层面的支持,也意味着我们不能仅把思维局限在保险行业。”姜家祥希望,通过多个行业合作的力量,建立一些新能源车数据的平台,一起来解决当前新能源车的保险定价问题,共同推进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