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转学员 期许迈向企业永续
数总执行长王怡雯(右二)与数转及零碳大学学员合影。图/数总提供
数转大学第二届学员名单
根据波士顿顾问公司2022年2月调查,2021年仅有35%企业达成数位转型目标。又据资诚针对台湾CEO的调查报告,早在2018年台湾CEO就发现数位科技与人才策略是决定企业未来,尤其疫情后,「数位转型」成为企业生存必要条件。
台湾数位企业总会于2020年成立「数转大学」,协助企业由数位化、数位优化开始,借由梳理组织、流程、系统依序推动,引领台湾企业逐步走向数位转型,共创的商业模式。数转大学第二届招收了九位学员,学员行业别跨及能源、生医、餐饮、贸易、制造等领域(见表),都期望加入数转大学后可以让自家企业迈向永续,持续成长。
台巨生技陈一铭:
数总平台交流,激荡转型新灵感
创立满40年、曾连续3年与纽约时装周合作的彩妆品牌台巨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一铭直言,「做数位化的初衷是为了提升效率,无论是在沟通层面、工作本身或是人力运用。」
陈一铭透露,多年前台巨生技就如火如荼开始进行数位转型,台大电机所毕业的他自嘲是一个「懒惰的人」,对自动化、数据化管理相当有兴趣,长期深入钻研。他指出,数位化能够取代重复性工作,做到沟通及设备工具优化,就企业层面而言,发挥很大的效益。
陈一铭认为,数转大学有很大的存在价值,比起先前自己单打独斗,加入数转大学最大的好处是透过与来自四面八方的产业进行交流,过程中不仅接收到许多刺激,同时也激荡出新灵感。
陈一铭指出,数总的学员各个表现活跃、目标性强,学习气氛热络,能够带领公司朝对的方向前进。针对数位转型的下一步,陈一铭强调,台巨生技多年来积极在零售端导入数位工具,试图与纯制造厂做出差异性、多元化。
零售数位化从品牌到销售通路,近年来也趋于成熟,然而,如何持续有效运用数位工具,才是将来能在同业间脱颖而出的关键。
幸中金属家具蔡宗贤:
加入数总带领公司迈向智慧生产
在业界有「桌脚王」称号的餐饮业家具供应商幸中金属家具有限公司,成立超过50年,王品、路易莎、老爷酒店等台湾知名餐饮、饭店业者,都是幸中金属的客户。
幸中金属家具副总经理蔡宗贤坦言,对金属家具产业来说,数位转型的门槛相当高,无论是机器设备或人员投入,尤其中小企业比起大公司,资源相对缺乏,更是难上加难。他观察,现阶段有着手规划数位转型的业者也较多集中在上游纯代工厂,但要达到智慧生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加入数总后,蔡宗贤仿佛找到了解答,「数总不仅对产业生态有深度了解、提供数位转型的高度专业及前瞻性见解,此外,更能够协助面对承先启后挑战的二代接班学员,循序渐进达成各阶段目标。」
蔡宗贤认为,加入数转大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做中学」,所有活动皆以实务导向。他举例,DiGiTalk由不同产业的二代接班者分享转型过程,可以从中汲取不同商业思维模式,同时找到资源串接及跨界合作的机会。透过DiGiElite一对一业师辅导,为学员量身打造数位转型方针,蔡宗贤形容,「业师就如同企业的陪跑教练,陪着我们跑向数位转型的目的地,彻底打破传统顾问只给建议的框架。」
蔡宗贤说,接下来的目标是开设自有电商平台,希望用更科学化的方式进行智慧制造,透过数位行销来整合数据,从顾客身上洞察新商机,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最佳商业模式,也期许自己在下一个50年,引领幸中金属进军世界舞台。
容诚驷高永诚:
疫情之下,盼作业系统智慧化
容诚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永诚自10多岁开始创业,在20多岁即创立手摇饮品牌「珍煮丹」,至今已发展到近百家连销加盟规模,在疫情下,也面临到数位转型压力,今年也加入数转大学新生行列。
高永诚分享,「珍煮丹」2010年从摊贩起家,如今,创业迈入第13年,全球据点横跨10国,早已从原本的小摊贩升级为大企业,他将「珍煮丹」成功爆红的原因,归于鲜明的产品特性,加上对的时机,才得以受到消费者青睐。
高永诚说,起初只想着把市场端顾好,直到近年遇上疫情,让他停下脚步思考,扩展市场的同时,管理也需一并跟上,如果管理跟不上,企业迟早会崩盘。
一直以来,「珍煮丹」团队一年固定一到二次,飞往海外据点做当地交流及辅导,然而在疫情下,各国纷纷关闭边境,为了突破地缘限制,不得不采用线上方式。但同时,也产生转型的契机。
高永诚坦言,尽管公司现在已导入许多数位化系统,但还未做到善加运用,原因在于自己对数位转型的理解不完整。他认为,营运部门扮演火车头的角色,他若没有带头去了解如何透过数位化,完备店家管理、加盟辅导,公司很难有突破性改变,也因此,数总积极协助台湾企业做数位转型及改革的理念,深深打动了他。
「数总导师总是能直接指出盲点,让参与学员意识到企业自身问题,快速做出调整。」高永诚透露,在加入数转大学前必须经过两次面试,其中有位导师直接向他问到 :「既然你想法清晰、也知晓逻辑的运用,为何迟迟没有落实数位转型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他意识到,转型和创业一样,必须洞烛先机,积极把握机会,如果只想等到准备好再执行,往往早已被竞争对手超车,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