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卧龙第二只!大猫熊「张想」6日野放
▲2013年10月28日,即将放归野外的「张想」,在野化环境竹林中吃竹子。(图/CFP)
当大猫熊宝宝「圆仔」在台北市立动物园依赖人工豢养时,对岸大陆的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中国称「大熊猫」)的「张想」已顺利完成2个阶段的野化训练,预计在11月6日正式野放到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这是继「淘淘」野放后,卧龙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第二期项目放归的第二只大熊猫。
「张想」和「圆仔」一样是「女生」,2011年8月20日生,母亲叫「张卡」,父亲是「白杨」,都是来自邛崃山系的野生大猫熊,「张想」在野化培训圈出生,一直跟随母亲在野化培训圈生活,身体一直都很健康。
▲半岁时的「张想」学习爬树。(图/CFP)
「张想」26个月的野化培训期间,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采取与「淘淘」相似的野化培训模式,也就是利用母兽(张卡)带着幼兽在野化培训圈中生活,使幼兽学习野化生存的本领。
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张想」经历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野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能自己采食野生食物,不依赖人工食物;能独立寻找水源;能在野外寻找隐蔽所,不依赖人工设施;警觉性较高,能识别天敌、伴生动物和同类个体,并且能够有效的躲避天敌或其它危险的动物等。
期间,科研人员透过伪装介入法、红外视频监控、生长发育测定、GPS颈圈跟踪、样方调查等方法对「张想」全方位监控和行为数据收集等。
10月23日,大陆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组织召开「大熊猫张想野化培训放归自然专家论证会」,专家认为「张想」经过野化培训,生长发育正常,在生境选择、觅食、种内种间识别、躲避天敌等行为方面,已经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建议尽快放入适应圈后放归自然。预计11月6日,「张想」将被送往雅安市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正式回归大自然。
▲一岁时的「张想」跟随母亲在冰雪中。(图/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