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会谈气氛良好推进习拜会 学者:美中关系总体方向未变

沙利文(左)与杨洁篪(右)的苏黎世会谈,是拜登政府与北京之间元首级以下的各种接触中,至今为止「最为有意义和实质性的接触」。(图/合成图via美联社)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和中共外事办主任杨洁篪6日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谈后,已表示原则同意年前举行中美视频峰会。美国学者对美中关系最新进展分析称,双方正在为习拜会晤创造条件,时间最快可能在明年春。但是,双方目前的关系进展只是想对激烈的竞争进行控管,美中关系的总体方向并未改变。

《美国之音》报导说,沙利文与杨洁篪的会谈正值后,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表示,这场会谈是拜登政府与北京之间元首层级之下,至今为止「最为有意义和实质性的接触」,为避免双方误判提供了基础,两国原则上同意在年前举行领导人视频峰会。

华盛顿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亚洲专案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表示,看起来北京和华盛顿在努力为习近平和拜登之间的会晤创造条件。但她不认为最新的会谈对美中关系来说是「重新开始、重新启动或解冻」,中国是否愿意与美国合作并且放下前提条件,对此做出判断还为时尚早。

拜登政府一名高级官员在简报会上也表示,苏黎世会面不应被看作双边关系的解冻。他说:「我们试图达成的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一个稳定状态,让我们能够激烈竞争,但是可以负责任地管控这个竞争。」

曾在前美国副总统钱尼办公室担任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和国际事务学教授范亚伦(Aaron Friedberg)说,虽然沙利文与杨洁篪的苏黎世会谈氛围很友好,但是不会让美中关系的总体方向发生根本改变。

他认为,中国方面必然会得出结论认为,尽管双方都表示希望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可以在包括气候变迁等议题上合作,但是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而且是竞争更加激烈的阶段,拜登政府也是这样认为。

报导说,美国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认为,苏黎世会谈后,双边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两国经过9个月的你来我往之后,已经清楚对方的立场和底线,双方的接触「将会更加现实,少一些挑衅」。

孙韵强调,中国方面一直不愿同意元首会晤,「如果这方面有进展,将是一个积极的迹象。」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教授朱志群则认为,苏黎世会谈是美中关系新的开始,拜登与习近平9月的通话对双边关系重回轨道非常关键。孟晚舟的获释回国和戴琪的对华贸易政策讲话提到的「再挂钩」和「持久共存」都是美方释放的善意。如果关系继续改善,新冠疫情获得控制,两国元首很可能会在明年举行面对面会晤。

报导指出,白宫还表示,沙利文在与杨洁篪会晤后将前往布鲁塞尔和巴黎,向北约和欧盟官员介绍他与杨洁篪会晤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