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75周年 珍珠港事变给中共的启发

在珍珠港偷袭行动中,被日军打到起火燃烧的美国海军西维吉尼亚号战舰。(美联社)

在珍珠港事变爆发75周年的今天,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霍姆斯(James Holmes)于一篇写给《国家利益》的文章中指出,中共已经从日军偷袭珍珠港事变的行动中学到了足够的教训。

为了改变亚太秩序,而于75年前对珍珠港发动偷袭行动,希望一举歼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到底犯了什么样的致命错误呢?有什么其他的选项,可以让日本避免遭到美国击败,甚至转败为胜主宰亚洲?与75年前的日本一样,想要改变当前亚太秩序的中共,又可以从这些检讨中学到哪些有用的经验?这些都是当今美国与中华民国的历史与战略学者必须要深刻了解的问题。

日军偷袭夏威夷的最大后果,不只是惹毛了工业能力强大的巨人,而且还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心,图为珍珠港事件中的英雄,获颁国会最高荣誉勋章的老年芬恩(John Finn)向死去的战友们致意。(美联社)

美日资源不对称

正如当年山本五十六所说,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最大错误是唤醒了一个经济能力与工业能力远比日本还要强大的巨人。一旦这个巨人将庞大的经济与工业能力转换为军事力量,就算日本倾全国之力也难以应对。最后的结果,不只是帝国海军联合舰队被打到几乎全军覆没,日本本土遭B-29乍到满目疮痍,就连广岛与长崎也各被炸了一颗原子弹。

霍姆斯表示,早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初,策划珍珠港攻击的山本五十六就已经预料到日本无法与美国长期作战的困境。所以山本五十六向东京大本营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一旦开战的话,日本必须要在一年的时间内彻底击败美国的海上力量。事与愿违的是,最后这场战争没有在1942年12月7日以前结束,而是一路打到1945年8月,日本屈辱的接受无条件投降为止。

考量到日本的整体国力不如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占领越多土地,事实上越不利于日军的海上作战。攻占越多的地区与岛屿,意味着帝国海军必须分散更多的军舰去巡视更大的海域。资源与工业能力强大的美国,只要突破日军广大海上巡逻范围的一个点,就可以轻易瓦解联合舰队的防线,给日本带来非常重大的灾害。

更重要的是,美国国会早在1940年就通过了知名的《两洋海军法案》(Two-Ocean Navy Act of 1940),令美军开始大量生产军舰,取得能够同时在大西洋与太平洋海域作战的能力。这种恐怖的国力,是日本永远没有办法抗衡的。身为日俄战争的老兵,山本五十六深知过去与大清帝国还有俄罗斯帝国的战争跟1941年同美国的战争是完全不同性质的战争。

日本海军将炸弹通通投到八艘过时的战舰上,在霍姆斯看来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美国海军)

攻击目标失焦

确实,日本帝国海军在1902年突袭旅顺口的经验为后来的珍珠港偷袭行动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俄罗斯帝国海军遭遇到沉重的心理打击之后,下令所有舰艇留在旅顺口内不轻易出击,只消极依靠岸上的大砲防御日军的来袭。只是光依靠此种「存在舰队」的战略,仅能够拖延俄罗斯在海战中失败的时间而已。日本胜利的最大因素,在于在外交上成功争取到与英国建立同盟关系。

所以当沙皇下令波罗的海舰队赶赴前线支援时,英国居然不允许俄国人经由苏伊士运河进入亚洲。最后俄国人只好绕过大半个非洲经由印度洋进入远东,但这却给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足够的时间,让日军舰艇停留在海上迎接来袭的波罗的海舰队,并创下对马海战的空前胜利。不过,霍姆斯仍指出旅顺口突袭与珍珠港事变仍存在一个本质上的差别。

无论是旅顺口还是对马海峡,距离日本本土还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都比较接近。日本要取得补给比较容易,要对俄罗斯本土施加压力也不会太难。然而场景若换到1941年的夏威夷,情况就非常不一样了。欧胡岛是一座距离日本与美国本土都有相当距离的孤岛,联合舰队的航空母舰所能够携带的弹药与燃料补给毕竟有限。

这导致日本海军舰载机在对珍珠港发起空袭时,必须要将所有的炸弹投到正确的目标上,尽可能对美国海军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霍姆斯指出,一般人的认知中,山本五十六所最期望攻击的目标就是当时美国在太平洋部署的三艘航空母舰。可是12月7日当天,三艘航空母舰都不在珍珠港,所以山本五十六的偷袭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可是霍姆斯强调,没有攻击到企业号、列星顿号(USS Lexington)与萨拉托加号(USS Saratoga)还不是最大的错误。最大的错误,是日本海军舰载机把攻击目标都集中在美国海军停留在珍珠港的八艘战舰上。考量到绝大多数在珍珠港事变中被击伤击沉的船只都被打捞修复,霍姆斯认为日本海军真正应该要集中攻击的目标是美军在夏威夷的船坞与油槽。

只要成功摧毁欧胡岛上的后勤补给设施,美国可能就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与时间来重整太平洋舰队的实力。这同样也意味着日本能够有更多时间巩固在东南亚与太平洋战场上取得的战果,准备迎击来自美国海军的反扑。不过这几个建议都只是战术性质的建议,日本想要真正在一场与美国爆发的太平洋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霍姆斯认为还是要在战略上找到答案。

被击沉的亚利桑那号战舰,激起了一整个世代美国人对日本的仇恨。(美联社)

不要让巨人惊醒

霍姆斯认为日本想要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战略就是不要惊醒美国。不过考量到日本需要东南亚的战略物资以持续在中国战场上的侵略,与美国的冲突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会爆发。在这样的情况下,霍姆斯觉得日本对菲律宾发起攻击恐怕远比进攻夏威夷还要更为有利。毕竟菲律宾离美国本土太远,但是却与日本控制下的台湾很近。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普遍把夏威夷视为国土的一部份,但是却根本不知道菲律宾这块殖民地在哪里。甚至早从30年代初期开始,罗斯福总统就已经做好让菲律宾独立的准备。所以若选择偷袭的是马尼拉而非珍珠港,霍姆斯相信美国即便被激怒,也不会做出如同史实上那么巨大的反应。如果阵亡的只是美国陆军远东军的军人,一半老百姓的爱国心也不至于被彻底激发起来。

尽管华府对中华民国、英国与荷兰等亚太盟国有道义上的承诺,但美国终归是一个「重欧轻亚」的国家。假若美国的参战不是由日本挑起,或者只是由日本有限度的挑起,那么华府的战略家们恐怕会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征服纳粹德国。若局势真如此发展,日本就能得到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解决亚洲问题,进而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强国。

等到美国收拾完纳粹德国,回过头来要面对日本时,情况就会呈现与史实完全不同的光景。到了那个时候想要再击败日本,美国需要投入的财力与人力资源就会比史实上还要更多,令国会议员与一般的老百姓难以承受。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由日本主宰的亚太秩序被建立起来,美国的力量只能够被设限于东太平洋地区。

忽略了中华民国在政治与外交上的作用,无论是两岸还是美日的学者,都将无法领取日本战败的教训。(美国国家档案馆)

中共领悟到的教训

与二战时的日本一样,中共深信亚洲人的秩序应该由亚洲人来管理,而且也迫不及待的想要终结美国建立与主导的战后亚太秩序。不过,霍姆斯相信有了珍珠港事变的前车之鉴,中共不会如同过去的日本那般贸然进攻珍珠港。如果真的要发动第二次的珍珠港偷袭,解放军也不会盲目的将目标锁定在美军舰艇上,而是想方设法切断美国本土与夏威夷之间的后勤补给线。

霍姆斯指出,今日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补给线其实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一样的脆弱。尽管川普上台后,已经答应要让美国海军舰艇的数量从270艘提升到350艘,然而华府的政治人物们到目前为止还未通过2016年版本的《两洋海军法案》。所以霍姆斯很难想像在未来爆发的战争中,美国海军还能占有太大的优势。

最后,则是现在中共的国土、天然资源与人力都不是二战前的日本所可以相提并论的,但是今天的北京领导人比过去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还要聪明许多。他们深知在中共的国力完全能够与美国一较高下以前,解放军绝对不该对美军采取先制攻击的道理。只要选择不激怒,不惊醒巨人,不要引发美国老百姓的团结心与爱国心,那么中共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这个潜在的威胁,霍姆斯建议当前美国海军领导阶层应该要从75年前的错误中记取教训,好让当年死在日本军国主义者手下的烈士们安息。不过霍姆斯就如同大多数的西方学者一样,过度的从军事战术与武器设备的角度出发,忽略了日本在外交上的失败。日本能够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俄国,在于赢得了英国这个盟友的支持。

然而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输给美国的关键原因,其实就在于无法赢到另外一个亚洲主要国家,即中华民国在外交上的支持。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政治对战争起到的作用,远比军事能起到的作用还要大。由于人们过去在讨论太平洋战争的历史时,过度忽略了政治作用,才导致中华民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遭到严重贬低。对于今日的美国、中共与台湾而言,日本的这个教训是同样的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