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出版龙头创立69年 刘振强花1.6亿编辞典争口气
创立于1953年的三民书局,由刘振强(中)、柯君钦(右)、范守仁(左)「三位小民」成立,所以称「三民」。(图/报系资料照)
三民书局在1953年由刘振强和友人柯君钦、范守仁创立,当时因为刘等3人自认只是「3位小民」,所以将书局取名为「三民书局」。创立时三民书局蜗居于台北市衡阳路,与文具行和其他书局共用店面,1961年迁居重庆南路,虽然历经柯、范两位共同创办人退股等风波,刘振强独资经营的三民书局仍日益茁壮,历经近69年的努力,成为出版1万多种书籍的业界龙头,还拥有重庆南路、复兴北路两栋大楼,室内总面积达1200多坪的大型书店。
提到三民书局,不能不介绍创办人刘振强,祖籍江苏南通的他,堪称台湾出版界传奇人物,他少年适逢战乱,17岁只身从上海来台,孤苦无依、流落街头,幸经好心的台北关渡陈姓阿嬷收留,不但让他有栖身之所,每餐还让他吃白米饭,陈姓阿嬷和家人却只吃番薯签,让刘振强感念一辈子,视阿嬷如亲生母亲,经常照顾、奉养,不但替她送终,还买了数百坪墓地,每逢阿嬷忌日总要亲自上香致意。
刘振强做生意的特色是以现金结帐,因此大受同业欢迎,不过也经常让他在月中就资金用罄,月底只能呆坐228公园发愁,还好总有贵人相助,让他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有学界人士认为,三民书局的成功除了来自上海的刘振强极具生意头脑又刻苦耐劳,也与他现金买断学者著作权的作法颇有关系。以三民书局1957年开始发行的大专黄皮教科书为例,只要是念过大专院校的学生几乎都使用过,而三民书局多拥有这些教科书的著作权。不过如果以为刘振强只是靠着手捧现金,就让学富五车的大教授心甘情愿配合,那就大错特错,他经常资助阮囊羞涩的学者,不开立字据、也不催讨稿件,让学者们心甘情愿替他写书。
刘振强创立的三民书局成出版界龙头,他预付稿费订金、不催稿,许多学者心甘情愿替他写书。(图/三民书局提供)
教育界盛传,1987年前后,刘振强得知台大教授胡耀恒好不容易获得宿舍承购资格,但付不出头期款,刘亲自登门拜访资助,让胡吓了一跳,直说「我怎么还你呢!」刘连说不必还,以后写了书交给三民出就可以了。胡在宿舍住了30年,书稿也拖了30年,胡终于在80岁交卷,将《西方戏剧史》大作交予三民书局出版,成为学界佳话。
不要以为拖30年才交稿太离谱,还有一位台师大教授黄庆萱曾撰文自述,他1974年签约收了三民书局2万元订金,开始撰写《周易六十四卦经传通释》一书,直到2020年才全部交稿。黄写书的46年间,刘未曾催稿,让黄庆萱感念不已。
刘振强在出版界最著名的事迹,首推编纂三民书局镇店之宝「大辞典」,刘明知编辞典吃力不讨好,仍从1971年起,以公司盈余和房地产向银行借贷筹资,费时14年出书,耗资巨资1亿6千余万元。由于当时台湾印刷厂都是采用日本汉字的铜模,字形既不标准也不够美观,刘不愿「大辞典」误人子弟,干脆以教育部公布的标准字体为准,自费刻了3套铜模,光是铸字用的铜模和铅条,就买了60吨。
三民书局耗资1亿6千万元出版《大辞典》,让日本汉学家惊艳,还荣获金鼎奖优良图书奖。(图/翻摄三民书局网路书店)
可惜台湾当时印刷技术不够成熟,因此拿到日本印刷,对方营业部负责人与刘面谈时,竟把脚翘在咖啡桌上,不屑地说:「中国人还会有用14年才完成的事吗?」刘受了日本人不少气,仍耐着性子跟对方协商,后来日本汉学家看到「大辞典」内容大为惊叹,从此不敢小看刘和三民书局。
出版「大辞典」后,刘振强深刻认识到,市面上排版通用的日本汉字急需改进,他开始还进行造字工程、自行成立造字工作室,并发展专属的中文排版软体系统,以因应电脑作为出版工具时代的来临。刘振强不惜成本、致力出版业基础工程,奠定他在台湾出版界无可动摇地位。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