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古地图 看见历史与地域变革

黄清琦投注17年时间绘制台湾历史地图。(黄清琦提供)

外省来台地分布图将人口普查数据化为一目了然的地图。(黄清琦制图/远流出版社提供)

地图自古多与争战、竞逐所需不脱关系,历史地图化的趋势,将古图今用,让今人知悉地域变革之外,更增进了对于历史转折的认识。青刊社地图工作室负责人黄清琦,从高中时期就立志要做出第一本台湾的历史地图,而他投注长达17年的时间绘制完成台湾的历史地图,已成为不少学校让学子们从「读历史」成为「看历史」的辅助教材。

从学术界进入公职,再毅然决然为了绘制地图而离开公务员体系,专职于绘制台湾地图,黄清琦多年来发表历史地理学与地图史学术论文也多达10余篇,绘制的地图更超过1000幅。

外省人多来自闽鲁粤

2016年他所绘制的《台湾历史地图》甫上市便3刷售罄,但为了部分地图在图文整合过程中未能照等比例缩放,他花了2年时间再增修了近40幅地图,其中包括一些引用的古地图,他也一一考证后重新绘制。

「地图是科学计算的结果」黄清琦指出,地图绘制必须与时俱进且是绝对精细的功夫,以考据、绘制全台的文化资产分布图为例,「DTM数值地形模型」台湾官方就只有本岛资料而未普及至金门、澎湖等地,为了在地图上以晕渲效果展现,让观者可从中获知更全面的地形地貌,还另外取得国际SRCM的资料制作。

一张图,也能看出历史发展的轨迹,如回顾外省族群随政府迁台后的「外省来源地分布图」,依1966年的「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结果,在100多万军民中,以福建、山东、广东为主要来源地,然而比对1956年的同一分普查资料,则同一地区有高达10万人的落差,黄清琦指出,这看出了战后第一次的人口普查,未将现役军人列入计算,落差总数近60万人,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撤军较晚或港口地区的人口,在第二次人口普查中才显现出来。

耗费3、4个月设计图例

一张图里既要呈现出衙署、城郭、关塞、宅第、祠庙等不同古迹类型,又要以颜色区分出古迹年代,黄清琦叹:「光是图例就花了很多时间设计」一张全台文化资产分布图,就花了他3、4个月;又如将文资分布与现今的台南街道图结合,黄清琦用了百年前马尾船政学堂绘制的地图为基础,仔细比对后发现很多街道其实存在误差,因此他是透过自己一条一条街道探戡、比对后才完成。

「台湾其实有很好的条件做历史地图。」黄清琦表示,尽管政治主体屡经异动,但意外的是仍保留有很完整的公报档案资料,不只台湾人能透过地图看见一路成长的历史轨迹,亦是与国外的文史学界沟通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