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台生沈宏叡:愿投身祖国统一事业

沈宏叡。(取自「台胞之家」公众号)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此感到自豪,愿意投身到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中来。」

以身为中国人为自豪

沈宏叡是「90后」,出生于台湾南部的普通家庭。从小,他就阅读过很多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华民族遭受外强入侵的屈辱埋藏于心底。

在沈宏叡看来,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台湾历史教科书中的隐形「去中国化」,对他的影响并不太大,一些老师对学生的「反共」教育,反而激发了他对共产党深入了解的愿望。

2014年3月18日,正在读高三的他发现,校园里充斥着很多「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等反对大陆、仇恨大陆的言论。他了解到,这些言论背后针对的是台「立法机构」正在审议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于是,沈宏叡在校园里表达对大陆的支持;向同学宣扬,他认同的支持两岸服贸协议、支持祖国统一的观点;在网路上发文,批驳反对、仇恨大陆的错误言论。

在与「太阳花学运」分子抗争中,沈宏叡发现需要深入了解大陆,充实自己,才能帮助台湾民众更好地了解大陆。于是, 他不顾父母的阻挠,靠自己打工赚钱,争取学校交换生的名额,2017年,终于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交换生。

来到大陆后,沈宏叡再也没有因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而受到周围人的排挤。

在与大陆同学的交流中他发现,两岸同学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是有不同的。台湾同学对西方文化十分崇尚,似乎西方的一切都是对的;而大陆同学,用他们的话说,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他们更注重弘扬中华文化。在大陆同学身上,沈宏叡学到了用辩证法看待事物,看到了大陆同学强烈的民族自信心。

沈宏叡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学生活动时,也看到了大陆同学强烈的爱国情怀。

沈宏叡说,来大陆的半年,最让他感动的是,在大陆可以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是在台湾所无法感受到的。

沈宏叡(左一)参加郁慕明、王炳忠的座谈会。(取自「台胞之家」公众号)

●从统一的支持者成长为统一的行动者

回到台湾后,由于在「太阳花学运」中支持大陆,新党发现了他,并邀请他参加新党定期举办的「与主席有约」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沈宏叡还遇见了自己一直支持的时任新党发言人王炳忠。

时任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座谈会中讲解的一系列有关统一的理论观念,让沈宏叡对反「独」促统有了理性认知。

在与郁慕明若干次交往中,沈宏叡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价值观的变化。以前他的想法是,怎样让台湾得到好处;从郁慕明身上则学到,对于中国,台湾人和大陆人都是一家人,我们要想办法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

之后,沈宏叡参与新党组织的很多反「独」促统活动,包括抗议民进党当局制定「国安五法」「反渗透法」、庆祝台湾「光复」展览、「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慰灵」大会、「二·二八」事件悼念活动、遥祭黄帝等。

沈宏叡在这些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书籍上难见的知识。比如,当年参加「二·二八」事件的台胞精英谢雪红、杨克煌、苏新等提出的一项重要主张就是坚决反对「台湾独立论」等。在活动中,他也逐渐从一名统一的支持者成长为统一的行动者。

同时,沈宏叡也参与到促进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和发展的工作中。因他有来大陆作交换生的经历,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邀请他协助组织台湾青年到大陆交流等活动。他们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台湾青年,尤其是台湾中低收入家庭的青年,来大陆交流、就学、实习、就业、创业等,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来。

●要成为一名又专又红的有志青年

为了成为一名又专又红的台湾青年,2021年,沈宏叡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

沈宏叡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经常寻找和听取相关课程。他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他会边听课边思考,比如,现在台湾的矛盾点在哪里。他希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认识台湾、更好改造台湾。

目前,沈宏叡正与几位在京台湾省籍学生策划成立北京台生联谊会。他说,很多台湾学生在岛内受到「台独」错误思想的影响,他希望联谊会首先能够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成为爱国爱党的有志青年。

沈宏叡把他在大陆的所学所见所感,如对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的感想等,发布在台湾社交平台上,他说,作为一名台湾青年,他要学习共青团的良好作风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台湾青年力量,也希望让岛内青年能够正确认知大陆。

发布这些信息后,已经有几位岛内青年与沈宏叡取得联系,都希望加强对大陆的了解。他说,他在岛内时,发现周围一些支持统一的青年,不知道能够为统一做些什么。他希望,他的信息能够帮助到他们,他们可以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

沈宏叡说,民进党当局鼓吹,台湾青年是所谓的「天然独」。但他和很多台湾青年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们都是天然支持统一的。他说,在两岸统一时,如果自己为统一发挥了一点作用,自己为国家做了一点事情,那人生就足够了。(马丰军)

【本文来源:「台胞之家」公众号,原刊载于《台声》杂志 (总第5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