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巨擘 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

文史学者与文资团体,提出曹永和等人曾居此处等新事证,希望抢救这片仅存的帝大官舍聚落群。记者余承翰/摄影

台大附近温州街五十二巷原矗立四栋共八户日治时期官舍,台湾史研究巨擘曹永和、人类学家陈奇禄等学者生前都曾长住此巷,为台湾文史开创重大贡献。去年底官舍所有权人台大拆除其中一栋变停车场,另三栋也面临都更危机,文史学者与文资团体正积极抢救,盼留住台湾重要文化场景。

北市文化局表示,去年起因该巷旁边住户有都更需求,希望与台大合作,依文资法先请文化局了解这些官舍有无文资价值,当时文资委员现勘后认为无价值,台大才先拆一号、三号双拼栋。经文资人士提出新事证后,巷内双号侧官舍今明将重新会勘,单号侧五、七号这栋新事证在认定程序中。

台北帝大 首批建造校舍

这些官舍是台大前身「台北帝国大学」一九三〇年建造的首批校舍,在甲乙丙丁分级属乙种官舍,种类和近年也曾险遭拆的高等官舍俞大维故居、属私宅的台静农故居不同。

关注大安区文史的台湾故乡文史协会表示,他们早在二〇一八年就提报此区为「聚落建筑群」,一直遭北市文化局冷处理。去年底赫然发现已有官舍遭拆,紧急联合其他单位提出曹永和等人曾居此处等新事证,希望抢救这片仅存的帝大官舍聚落群。

自学起家 深受国际注目

该巷中六号官舍,是曹永和从廿七岁起在此住四十二年之处。曹永和文教基金会指出,这正是曹永和在时任台大历史系教授杨云萍等人引荐下,进入台大图书馆工作的奋斗时光起点。他以仅台北第二中学校毕业的学历,自学发表众多台湾史论文,深受国际注目,开创以台湾岛为主体研究的「台湾岛史」概念。

「他在三十年前就提出这种宏观看法,改变整个对台湾历史的观点与学习角度,非常了不起。」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钟淑敏表示,早期研究台湾历史都是从台湾当做中国边区的角度,曹永和则从台湾地理区位、海洋航路重新看待,深刻影响之后台湾史研究。

曹永和基金会董事长、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员林玉茹则说,曹永和还是荷据时期台湾史研究先驱,在自己不断研究学习外,也鼓励学生发表作品,众多教导、指导学生都已是台湾史重要人物。

林玉茹说,曹永和可说是自学的角色典范,从没有大学文凭,一路赢得国际史学界肯定,获聘台大兼任教授、中研院兼任研究员,乃至获选中研院士,一路生命史就像凸显台湾史从被压抑到百花齐放的过程。她认为,台大应思考如何透过曹永和故居等价值,发挥效应来回馈社会。

台大表示,二、四、六、八号,北市府文化局还在文资审议中,台大会经文化局审查结果确认不具文资价值后,才会进一步做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