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即起國圖展出

原民会与国家图书馆合办的「O ngangan no niyah自己的名字:台湾原住民族传统命名文化特展」即日起到2月27日止在国家图书馆展览室展出。图/原民会提供

原民会与国家图书馆合办的「O ngangan no niyah自己的名字:台湾原住民族传统命名文化特展」今举行开展记者会,16族群代表上台分享使用传统名字的心路历程及文化意义,布农族的乜寇‧索克鲁曼回忆,回复传统名字后,他反而陷入内在认同的风暴,一年后的某天醒来,突然觉得使用传统名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犹如点燃一把火,照耀了自身族群认同,也鼓励族人一起点燃更多火炬。

原民会主委夷将·拔路儿Icyang Parod表示,原住民族能够登记回复原住民族传统名字,得来不易。他指出,原住民族过去四百年来,历经强赐汉姓、皇民化政策改日本姓氏,以及国民政府强制要求改用汉姓汉名,直到1984年台湾原住民族权利促进会诉求恢复原有名字,才终于在1995年通过「姓名条例」修正案,2003年汉字音译传统姓名与汉人姓名皆可罗马拼音并列登记。但直至今日,主流社会对原住民族传统命名的历史文化仍不了解,希望借由特展让国人认识原住民族命名文化、创造更友善的国家社会。

属于中壮世代的乜寇‧索克鲁曼分享,当年一退伍,他就到户政事务所登记回复传统姓氏,想跟祖先站在同一列,没想到自己还没准备好,于是长达一年的时间陷入内在认同的风暴。他说,早年教育与环境让他充满自卑,当名字回复,他发现自己再也无从闪躲,甚至一度想要再改成汉名,好在有信仰支撑着他,某天早晨他醒来,突然感到拨云见日,认为拥有传统姓氏很自然,本来就该如此。

乜寇‧索克鲁曼说,回复传统名字,就等于是为自己点了一把火,如果他这一辈都没能做到回复传统姓氏,下一代就更不会有力量跟动力恢复,因此他想鼓励族人一起恢复传统姓氏,点燃更多火炬。

原民会表示,展览以迷宫为隐喻,包含「历史的错置」、「正义的指向」、「曲径再探索」及「出口的姿态」等4个展区主题,带领民众走过外来政权剥夺名字的过程、争取正名的迂回,并感受各族群珍贵的传统命名文化展望前行,特展自1月22日起至2月27日止,在国家图书馆展览室展出。

「O ngangan no niyah自己的名字:台湾原住民族传统命名文化特展」今举行开展记者会,邀请16族群代表上台分享使用传统名字的心路历程及文化意义。图/原民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