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影视应拚养肥领头羊 率先向外冲
韩国的影视产业早已从本土攻上亚洲,更进军国际,相较台湾很多事情仍要按部就班,先做台湾人自己看的东西。图为在韩国首尔星光大道,游客与韩国女艺人照片合影。(新华社)
韩国影视娱乐产业成为亚洲龙头多年,令其他国家望其项背,台湾有哪些竞争力、该如何与国际接轨?台北电影节总监李亚梅在电影产业深耕30余年,她认为台湾的竞争力在于人才,和制作上兼容并蓄的包容力;而海鹏影业总经理姚经玉,以他多年选片、参加国际影展的眼光,判断台湾应着重本身文化输出,养肥领头羊率先向外冲。
李亚梅认为台湾影人人才辈出,老将新秀都有在国际发光的能力,而包容力更是台湾的强项,前几年在金马奖强片中,不乏有许多台陆合作的作品,后来陆片大退潮,台湾仍能跟香港、新马地区合作,相当有弹性。至于现阶段台湾跟韩国的影视能否攀比?李亚梅直言:「撇除文化亲近性,我们完全没有优势。」
李亚梅1993年在美国念电影学院,当时系上台湾人比较多,毕业离开的时候已变成是韩国人比较多,「韩国电影学系很多,每个演员都是科班,我为什么去美国念,因为我们台湾没有,再来是韩国有大财团在支持,台湾没有大资本,我看来多是独立制作,每一部片都是打带跑,没资金很难把战线拉长」。
韩国的影视产业早已从本土攻上亚洲,更进军国际,相较台湾很多事情仍要按部就班,先做台湾人自己看的东西,像《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就是年轻人耳熟能详的网路故事,先掌握本地观众,再掌握亚洲观众,才能放眼国际。
近年台湾成立执掌百亿国发基金的文策院,有政府的实力、同时也要有民间企业的投资眼光,韩国20年前就有类似文策院的单位存在,等于是提前作业了20年,李亚梅说:「既然文策院要的是内容力、发展原创,那很好啊,公部门没有这块,我们若有软实力就继续支持,市面上那么多工作坊,为何进步速度慢?因为大家实力差不多,要加大力度引进人才,不然就是送出国去。」
姚经玉也提到,以往文化部属于公部门,辅导金或许得做到雨露均沾,但文策院站在投资立场,要有不一样的眼界,「应该少一层包袱,更清楚着力点在哪,文策院短时间促成了一些产量,但是能上到国际市场的是质而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