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製氣象衛星「獵風者」資料上架 助強降雨預報準確度
猎风者模拟图。图/国家太空中心提供
台湾首颗自制气象卫星「猎风者」(Triton)去年10月顺利发射升空,10月12日开机后,历经4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仪器参数的调校,在容易发生剧烈天气区域观测,每秒产出6笔资料,每日可产出3至4万笔观测资料,其中7、8千笔可产出风速产品(最终产品),初步研究可弥补雷达在近地表区域的资料空缺,增加强降雨预报准确度。
国家太空中心(TASA)今于国科会举行「资料上架及初步应用成果说明会」。猎风者计划主持人林辰宗说明,猎风者卫星透过搜集导航卫星经海面反射的讯号,进而掌握海面粗糙度,并反演出海面风速资料,经与大气模式资料比对,验证产品的正确性,观测聚焦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低纬度带,现已完成仪器参数调校,达观测数据最佳化。
中央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杨舒芝今分享初步研究成果指出,运用猎风者卫星在台湾海峡海面搜集的风速资料进行研究发现,猎风者资料可弥补雷达在近地表区域的资料空缺,有效改善台湾西部及北部低层风场模拟正确性,增加岸边强降雨预报的准确度。另也可应用于地面水体或土壤湿度探测。
国科会常务副主委陈宗权表示,猎风者除了验证台湾的卫星本体与气象酬载研制能力,也展现台湾在气象观测的实力。这些资料不仅为灾害预警提供宝贵讯息,也为气候研究、环境保护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未来盼国家太空中心提升猎风者卫星的运作效能,有更多的应用。
国家太空中心主任吴宗信指出,猎风者卫星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讯号接收仪资料处理系统,结合学界及中央气象署,依据福卫三号及七号资料处理经验,自主发展的演算法、资料处理模组及使用者服务系统;换言之,猎风者是国内首个从上游卫星本体与酬载仪器、到下游资料处理与应用,皆完全自主的气象卫星计划。
吴宗信也说,由于在国际间以卫星GNSS-R观测获得海面风速的技术刚起步,未来将就高风速资料处理及应用的技术展开国际合作,目前已接到其他国家表达合作意愿,待有明确的进展会再对外说明。
气象署长程家平表示,猎风者卫星是新世代观测设施,对全球及区域气象预报有很大帮助,过去海面上很缺乏观测资料,猎风者可观测海面大风,是无法取代的,更有助于台风强度预测,未来能跟福卫七号有很好的互补。气象署现阶段将猎风者卫星的风速及浪高产品作为辅助监测资料,最终盼能加入预报作业模式,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度。
猎风者搭乘Arainespace Vega 火箭VV23航班升空。图/国家太空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