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卫七号明年2月完成卫星布署 提升气象预报准度

国研院携手气象局于6日召开记者会,说明并公开卫星福卫七号观测资料。(李侑珊摄

国研院携手气象局于6日召开记者会,说明并公开卫星福卫七号观测资料。(李侑珊摄)

福尔摩沙卫星七号于2019年6月25日发射升空,继2019年12月10日开始提供试用使用的观测资料,其中共有6枚卫星,由火箭送抵720公里高空,而后逐次分离布署在6个轨道上,目前已有2枚卫星抵达550公里的任务轨道,预计2021年2月可完成全部卫星的布署将可提升全球气象预报准确度

福尔摩沙卫星七号于2019年6月25日发射升空,继2019年12月10日开始提供试用之观测资料,3月7日上午10时,将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总署(NOAA)同步正式对国际公开观测资料,由中央气象局台湾资料分析中心网站,于每日上午10时公布前1日的完整观测资料及产品

中央气象局表示,由于福卫七号可大量增加热带洋面上所极缺乏的观测资料,试用期间,国际各大数值预报作业中心均积极投入开发及调校对各国最适用的福七资料运用方案,显示此资料在全球及区域天气预报实务应用上的重要性,气象局亦已将福卫七号资料正式应用于每日的预报作业中。此外,除大气温度湿度外,福卫七号亦观测电离层电子浓度,协助太空天气的监测预警

国研院太空中心指出,为加强国内对于福卫七号资料的处理与应用,该中心结合中央气象局、中央大学与成功大学,共同发展「台湾掩星资料处理系统」(Taiwan RO Processing System, TROPS),提供电离层资料予国内学界进行电离层与太空天气相关研究

国研院提到,成功大学研究团队即以2019年8月发生的一个小规模太阳风暴事件进行分析,发现福卫七号观测到此太阳风暴对于全球电离层产生超乎预期扰动效应,特别是对中亚欧洲区域的通讯定位导航产生高于预期的冲击,这超出科学界过去的理解,也是福卫七号观测的重要成果,显示小规模太阳风暴对地球造成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国研院也指出,在作业上,这些太空相关资料也即时应用于气象局太空天气监测及预报上,一般民众及需进行通讯传播或定位量测等工作单位,皆可在中央气象局太空天气作业办公室的网站(https://swoo.cwb.gov.tw)上,查询到太空天气现况和预报资讯,据以了解每天与未来的电离层变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