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昆山之路”前世今生
张树成数年如一日,不舍昼夜,不畏严寒酷暑,终于完成了20万余字的书稿。□记者 占长孙 摄
苏报讯(驻昆山记者 占长孙)一位是92岁的“昆山之路”先行者,一位是89岁的整理记录者,一本书牵系两位高龄老人,从第一视角讲述不一样的“昆山之路”前世今生。近日,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昆山之路”先行者——吴克铨奋斗生涯纪实》一书正式面世,经历近10年的精心打磨,以生动的笔触、可视化的描写、丰富的细节,真实再现一个个“昆山之路”背后的奋斗故事,剖析历史意义、彰显时代价值、启迪未来去路。
1984年,吴克铨当选为原昆山县县长。此时的昆山仍是苏州地区经济最差的县,自江阴、无锡两县从苏州分离后,从“小八子”变为了“小六子”,常熟等地的工业产值几乎高出昆山一两倍。在“东依上海,西托‘三线’”的工作思路下,昆山工业经济飞速发展,仅用5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位列苏州六县第一,并自费建设昆山开发区,创造一条举世瞩目的“昆山之路”。吴克铨也因此被评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对昆山来说,这段劈山开路的经历弥足珍贵,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出于对吴克铨的崇敬之心和对昆山这片土地的感情,以及一名退休公职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趁我体力、脑力尚可的时候,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为后人深入研究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该书作者张树成是昆山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曾和吴克铨长期一起工作,有着对吴克铨本人和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熟悉的双重优势。此外,张树成多年笔耕不辍,先后撰写出版10多部个人专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及调研报告百余篇,具有广泛影响力。
从2013年开始,一头银发的张树成开始整理前人对吴克铨的采访录音。同时,吴克铨也大力支持,在三四年时间里,几乎每周一都应约来到张树成目前所在的昆山市农村经济研究会办公室,两位参与、见证和推动昆山改革发展历程的老者一聊就是一上午,为张树成提供了大量新鲜的独家素材。
由于不会电脑,张树成靠在稿纸上将一个个字写出来,再反复修订,有时候一觉醒来,脑子里突然闪现一个好标题、好句子,便起床披衣赶紧记录下来。张树成数年如一日,克服自身高龄困难,一鼓作气、不舍昼夜,不畏严寒酷暑,终于成稿。之后,又经十余次反复审阅、修订,终于付梓。
翻开这本20万余字的图书,如同回顾昆山“破茧成蝶”的过程。全书共分为“早年生涯胸萌初心”“晴雨岁月亦喜亦忧”“‘唯实扬长奋斗’之路”等七个章节,采用口述、记述、评述为一体的传记写作方式写就,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时间跨度长。
第一家上海企业昆山分厂靠政府帮借钱完成开业并实现当年盈利,第一家合资企业靠向苏州争取“抢”过来,第一个外资项目光往南京就跑了上百次……其中既有吴克铨的奋斗足迹,也有其求学成长经历,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和富有价值的历史照片,从多个纬度展现“昆山之路”先行者的精、气、神,纵深解析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辩证联系。
“我只是开了个头。昆山能够有今天,是‘天时、地利、人和’相统一的结果。昆山的成功是全体人民的功劳。”“昆山之路”先行者吴克铨说,在继往中开来,未来的昆山发展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