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行人地狱」十大热点曝光 市府祭新招提升路口安全

交通警察大队除加强取缔,并透过各式集会及社区宣导活动,提升民众对交通规则的认知。(交大提供/蔡依珍桃园传真)

桃园市议员陈韦晔搜集桃园前十大「行人地狱」,都因车流量大、行人空间狭小、无行人停等空间酿祸,像八德区介寿路跟桃园区中正路每年有上百件行人死伤事故,呼吁通盘检讨。市府指出肇事热点都位处人口稠密区,多因未礼让行人和行人违规穿越车道酿祸,除加强宣导、改善道路工程、也会透过科技执法严格取缔,多管齐下。

陈韦晔说,为翻转行人地狱恶名,张市府做了很多努力去改善行人环境,他统计全桃十大行人事故路段,近3年3大行人事故路廊,111年及112年皆是八德区介寿路行人事故件数达58件及45件居首,其次为桃园区中正路分别为53件及37件,另111年行人事故件数第3多为龟山区万寿路42件;112年第3多则是桃园区中山路发生31件。至113年1至9月,桃园区中正路成为首要行人事故热点,共计28件,而龟山区万寿路和八德区介寿路分别以21件和18件居次。

桃园市议员陈韦晔统计全桃十大行人事故路段,都有车流量大、行人空间狭小,甚至没有行人停等空间的同质性。(陈韦晔提供/蔡依珍桃园传真)

交通警察大队除加强取缔,并透过各式集会及社区宣导活动,提升民众对交通规则的认知。(交大提供/蔡依珍桃园传真)

陈韦晔说,10大路段变成10大行人地狱都有车流量大、行人空间狭小,甚至没有行人停等空间的同质性,他以平镇金陵路为例,建议市府加强行人空间规画,确保人车分离,同时针对平镇区环南路沿路人行道破损也提出要求改善。

交通局指出,从道安资讯平台分析,事故地点分散但较集中于人口稠密行政区如桃园、中坜、八德及芦竹等区,肇因以行人未依规定穿越道路占44.4%最多,车辆未依规定暂停让行人先行27.8%次之。

交通局说,透过行人穿越道改善如行穿线退缩、增设庇护岛、增设人行道设施、扩大街角及号志人车分流早开或专用时相等方式,并应用新式交通工程设施如组合式减速平台及行人穿越警示系统,透过交通工程手段提升行人可见度、减少驾驶视线与内轮差死角及人车冲突与交织,保障行人穿越路口安全性。

交通局说,像金陵路就会透过缩减车道宽度、增加标线型人行道、行穿线退缩减少转弯车A柱死角问题、扩大街角提供行人停等空间,以及行人绿灯早开方式减少行穿越路口与转向车流产生交织冲突。像中坜区中山路/延平路口,在交通工程改善后交通事故下降5成,成效显著。

交通警察大队则指出,事故热点都位于人口密集区域及交通流量大的干道上,行人过马路频率高,加剧了行人安全隐患,「车辆未依规定暂停让行人先行」为首要肇因,其次为「其他不当驾驶行为」,「恍神、紧张、心不在焉分心驾驶」为第3。交通警察大队大队长李维振指出,这些数据反映出行人事故的主因在驾驶人行车时未能充分注意行人安全,甚至在行人穿越道上抢行,应有的让行意识仍有不足。

李维振表示,透过智慧化大数据汇整全市行人事故路廊资讯,提升事故热时、热区的见警率、加强路口不停让执法以及危险驾车专案取缔等一连串作为,根据交通部数据统计桃园市行人交通事故的死伤人数已有下降,截至113年8月止,桃园市行人交通事故死伤人数1,261人,较去年同期已减少248人,降幅达16.4%。

李维振表示,明年将持续建置交通科技执法,依据行人事故路廊及肇因行为特性对症下药,并配合工程单位改善道路设计,在高事故率路段加设行人优先号志、标线和警示标志、增强夜间照明、完善行人专用时间信号灯等措施;并透过各式集会及社区宣导活动,提升民众对交通规则的认知,特别针对安全通行相关法律知识及内化人本交通的概念,期能持续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