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硅谷洞见:AI浪潮下的创投新机遇
硅谷一直是全球创新和投资的风向标。
在第二季NUS新全球企业家硅谷论坛上,Grand View Capital北美合伙人、出海同学会主理人Richard Xu主持了“硅谷洞见:从历史经验和趋势中寻找商业投资新机遇”的专题讨论,从硅谷的历史经验和趋势中,分析当前和未来的投资机会。探讨从科技到绿色能源、从新兴市场到成熟行业的投资机遇,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商业趋势。
AI浪潮下的创投新纪元
从行业洞见到创业突破的黄金机遇
Q
Richard Xu
在当前的AI创投环境中,有哪些新的趋势值得关注?同时,对于创业者来说,在不同区域或行业中,AI初创企业如何才能抓住机会实现创新与市场突破?
Cathy Ge
自2022年以来,AI的发展对创投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硅谷。BC(商业资本)市场和整个行业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疫情恢复后。与其他城市相比,硅谷的AI创新与投资环境更为密集,许多行业聚会和交流活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家越来越愿意参与线下活动,不仅是投资人,还有创业家们,他们希望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获取创业灵感,甚至寻找创业伙伴。
在投资领域,几乎没有一家风投公司不把AI作为关注重点。从2022年到现在,随着市场的回暖,AI技术的进步确实推动了许多科技公司的股价上涨,媒体也对这一现象做了大量报道。因此,无论是从VC(风险投资)的关注点,还是从市场和创业氛围来看,现在AI创投环境的热度和密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白文涛
AI投资确实是当前不可忽视的趋势。正如工业革命通过机器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AI革命则正在逐步取代人类的脑力劳动。人类之所以与其他物种不同,正是因为智力的存在。如果AI能够逐渐取代人类的智力劳动,那么这或许将成为人类最后的重大科技发明。未来,所有新的科技发明都有可能由AI完成,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领域。
Jay Zhao
我很幸运在风投领域工作了12年。当我刚开始时,觉得错过了PC互联网和生命科学的最佳时机。然而,2010年云计算的兴起改变了一切。类似地,今天我们谈论AI时,也要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它的未来。
就像SaaS市场在过去20年增长了100倍一样,我们预期AI市场也会有类似的爆发,未来几十年可能会增长数十倍,成为科技公司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关注的是,未来的创业者如何利用这波AI浪潮,并塑造下一代科技公司的面貌。
Q
Richard Xu
近年来,ABCDE Capital都在关注非常前沿的科技,请杜均分享一下对大环境的感触。
杜均
去年,我原计划在硅谷创立一支AI基金,初期设想非常宏大,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法律限制和项目资金门槛过高的问题。大多数项目的投资额远超早期投资能力,且AI应用的具体需求不明确。为此,选择通过投资几支早期基金积累经验,同时在二级市场配置了一些AI相关的股票,逐步推进对AI领域的深度理解与布局。
Q
Richard Xu
在AI原生创新方面,当前的应用层创新是否存在类似移动互联网时代“用iPad看报纸”这样缺乏突破的现象?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真正符合AI时代的新应用场景和需求?AI企业又如何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Jay Zhao
风投的优势在于能够接触大量项目,帮助我们找到投资的模式。目前市场担心投的是简单的GPT应用,但过去这些项目曾很受欢迎。评估一个AI项目的关键是看其“DNA”,即技术栈是否原生AI,团队是否具备强大的执行能力。技术上,AI能够处理非结构化数据,这带来了巨大潜力。团队的能力在如今显得更为重要,他们需要不仅懂得市场,还要掌握最新技术。这些要素决定了AI初创企业的竞争力。
Q
Richard Xu
在数据和模型上有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如何看待“AI原生”这个概念的?你们认为在当前的创新环境中,AI原生技术有哪些独特的创新点?
Cathy Ge
AI创新在多个领域已经展现出颠覆性的影响,尤其是在计算能力和微观技术层面的突破。首先,AI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尤为突出。例如,AI能够极大缩短药物开发的周期,原本可能需要数年的工作,现如今AI能够在短短数小时内完成。这种加速不仅推动了医药行业的创新,也为医疗研发带来了巨大贡献,预计未来2-3年将在医药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在量化金融领域,AI的应用同样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量化交易并非新兴概念,但AI的介入极大地提升了交易速度与效率。如今,许多量化基金已经借助AI技术进行超高速交易,其交易量甚至能够占据美国股市的四分之一。这种交易模式的突破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此外,AI在企业级应用中的创新也刚刚起步,虽然许多大型企业仍处于观望阶段,但一些创新型公司已经迅速推行了基于AI的解决方案,预计未来有可能颠覆传统的大型公司。同时,多个大模型公司也在竞相推动AI技术的发展,市场对此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
AI创投揭秘
华人创业者如何在全球市场中赢得机会?
Q
Richard Xu
AI的发展中,计算能力是不可忽视的创新方向。从大数据时代开始,量化分析已经在金融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您认为,在这种双重生态下,中国和美国的AI创新分别在哪些方面最具潜力?您如何看待这两个市场的不同创新路径?
白文涛
在讨论AI原生企业时,我们总结了四个关键特点:第一,企业必须是数据驱动的;第二,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能够实时决策;第四,安全且可控。虽然许多初创企业还未完全达到这些标准,但关键在于其发展轨迹是否能逐步符合这些要求。如果一家企业不能满足这些标准,那么就很难被称为“AI原生企业”。
除此之外,我也总结了AI创业团队的几个特点。首先,团队人数不能太多。AI的目标是减少人工,如果一家AI公司依然依赖大量人工,那就背离了AI原生的初衷。其次,团队应该年轻化,年轻的团队通常更具创新性和活力。第三,团队成员必须具有跨界的能力,不能只是单一领域的专家,而是要结合多领域的知识与经验。最后,团队应该聚焦于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不是弥补短板,这样才能真正发挥AI的潜力。
通过这四个维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具有AI原生的特质。
Jay Zhao
我们三年前投的一些基金项目虽然当时不是AI原生公司,但它们的商业模式已经具备了AI赋能的特征。有一个有趣的行业指标叫“Best-in-Class and Price Chart”,衡量企业从创立到实现里程碑(如获得10亿美元估值)的时间长度。通常,要进入增长最快的前10%企业,需要大约2年零9个月的时间。
引入AI思维后,这些公司的增长速度显著加快,尤其是团队规模维持在20-30人之间时,仍然实现了出色的成长。随着AI agent等技术的成熟,未来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Q
Richard Xu
在当前的AI时代,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传统的“AI Plus”或“AI赋能”模式向真正的AI原生企业转型。在这些企业中,也能发现很多在原生赛道上的崭新趋势。你认为这些AI原生企业和上一波科技浪潮中的原生企业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之处?
杜均
在讨论AI和区块链技术时,核心问题不在于这些技术是否“原生”或前沿,而是它们是否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许多时候,项目并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就能高效完成目标。因此,在投资时,关注点应当是技术如何帮助提升效率,而不是仅仅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
对于AI的应用,虽然AI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进展,但投资者需要审视它是否真正解决了具体问题。如果AI技术无法显著改善项目表现,那么它的使用可能反而浪费了资源。类似的,区块链技术,如比特币的内部架构,虽然被认为是创新,但在其他领域,未必展现出相同的独特价值。
总结来说,无论是AI还是区块链,最重要的是技术能否在实际商业场景中落地,并为项目带来实际的改进,而不是为了追求技术噱头而使用。
Q
Richard Xu
根据刚才几位嘉宾的发言,大家探讨了很多关于决定一个AI企业或团队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那剩下的两位嘉宾是否有其他角度的补充呢?特别是在评估一家AI企业的DNA时,您认为哪些特质能让它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Cathy Ge
我完全赞同年纪较大的团队在创新方面确实会面临一些挑战,尤其是在AI这样的快速发展的领域。现在的市场环境要求创业团队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团队规模上,如果一个企业在发展早期就超过了30人而没有显著成果,这可能意味着其商业模式或产品有问题。正如之前提到的,成功的AI企业能够通过少数团队成员达成非常大的成就,尤其是在运用新技术和创新方面。
此外,行业的选择也非常关键。当前,许多初创企业仍然专注于培训或增强已有模型的效果,但我们更加希望看到具有颠覆性创新的项目,而不仅仅是对现有产品的锦上添花。尤其是面对那些已经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创业者必须提出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解决方案,才能脱颖而出。
对于成功的AI企业来说,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并且能够在用户体验、技术架构等方面与传统模式有所区隔,将是其能否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
Q
Richard Xu
在两位嘉宾长期接触美国同行,并且自身在美国一线进行投资的背景下,想请问在美国投资人眼中,除了团队本身的素质之外,他们对于AI项目或创业者最看重的是什么?在评估维度上有哪些关键的指标?另外,针对华人创业者可能存在的短板,有哪些方面可以通过改进叙事或其他匹配策略来弥补,从而增强在融资过程中的竞争力?
Cathy Ge
硅谷的新移民创业在当前的AI浪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根据统计,60%的初创公司至少由第一代移民创办,其中包括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移民。在这一轮AI创业中,华人创业者的比例明显增加,这可能是由于AI创业的技术性更强,而华人在技术和学术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许多科技行业的研究机构中,华人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为他们在AI创业中带来了相对较大的优势。
关于华人创业者,尤其是第一代移民创业者,美国的投资人总体态度是开放和包容的。如果一家华人创办的公司,其市场主要在美国或其他国际市场,投资人并不会因为其华人背景而持有偏见或排斥。然而,如果公司的主要业务或团队依然集中在中国,可能会面临一些投资者的顾虑。
Jay Zhao
作为第一代移民,我观察到华人创业者在过去十年里,尤其在消费类应用和物流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像Doordash这样的公司就是成功案例之一。在当下的AI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华人创业者进入技术驱动的领域,尤其是在更底层的技术开发中,讲故事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需要更加善于表达愿景。
我们发现,华人创业者在表达上相对内敛,这可能影响融资进展。因此,创业者需要更加自信,展示更宏大的愿景。同时,多元化的团队结构对于华人创业者进入更高层次的市场非常重要,这也是他们实现成功的关键。
全球化浪潮中的新机遇
华人创业者与AI创新的国际化之路
Q
Richard Xu
如何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个有效的路径,帮助华人创业者更好地融入并实现全球化战略?
白文涛
当下,中国企业的出海已成为一种史诗级的现象,既是对中国企业实力的证明,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具体来说,AI领域的出海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AI的核心技术和AI的执行层面,而硬件与AI结合的部分恰恰是中国企业的强项。中国企业在硬件制造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而AI最终在执行端必然需要与硬件相结合,因此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出海的路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是“走出去”,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勇于探索海外市场;第二步是“走进去”,这不仅要求企业成功进入海外市场,还要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最后一步是“走上去”,即在全球范围内具备竞争力,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杜均
作为中国企业出海的代表之一,我们深知行业形势的严峻性和竞争的激烈程度。白总提到的核心观点非常正确:首先要“走出去”,这是每个企业必须跨出的第一步。正如我们常说的,身处全球竞争中,首先得“出来混”,只有先走出来,才能开始角逐。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淘汰一批,而能够坚持下来并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往往是最具竞争力的那一部分企业。
我们看到,在全球化企业中,最优秀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华人企业,这并非偶然。通过大规模的参与,我们可以筛选出最具潜力的公司和团队。
Q
Richard Xu
现在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在“出海”,而且越来越多的硅谷创业者也在寻求全球化的发展机会,他们正逐步走向全球市场。那么,如何理解这些“新全球化”创业者的崛起?在这一背景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新全球化企业家”?
Jay Zhao
从2010年起,许多美国公司开始尝试进入中国市场,我们曾帮助一些企业成功出海。
在B2B领域,中国创业者需要克服文化和市场的差异,而在To C(面向消费者)的市场,虽然机会更多,但AI创业在护城河和差异化上还存在难度。随着市场的成熟,未来或许会有更多机会,但目前的挑战仍然存在。
Cathy Ge
关于全球化的视角,我认为“出海”这个词可能已经不能完全概括现在的趋势,我觉得与其叫“出海”,不如叫"globalisation",即全球化。无论是在硅谷还是其他国家的初创企业,全球化的视角已然变得不可或缺。
在美国市场,不论是To B还是To C,用户的付费意愿都十分强烈,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而中国方面,工程师红利带来了很大的优势,中国工程师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确实优于许多美国同行。因此,成功的企业应当整合两地的优势:美国市场的付费能力与中国市场的人才和技术资源。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出海不仅是一个“走出去”的过程,而更重要的是将主要的产品设计团队深入到市场一线,这就意味着关键人员需要亲身融入到海外的商业环境中,而不仅仅是依靠远程管理或简单的海外分支机构。
当前,那些成功“出海”的中国企业,大多是在美国等国际市场上花费大量时间,深入了解当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需求。这种全球化思维与实践,是中国企业在未来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Richard Xu
今天我们汇聚在一起,讨论了全球化中的重要市场——北美与东南亚。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与更多伙伴展开合作,分享知识与经验,共同为新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做出贡献,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内容来源: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