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骨还父的创伤──我读《梦魂之地》

书名:《梦魂之地》作者:平路 出版社:木马文化(木马文化提供)

读《梦魂之地》,读到不免有些心痛,仿佛内在也有些隐藏多年的伤口被微微唤醒了,然后又淹没在复杂的思绪里,于是起而欲追,那记疤痕又滑溜如蛇,倏忽没入梦与魂的烟雾里。

究竟为何心痛?《梦魂之地》中引用「哪吒三太子」的故事,而平路是这样描述的:哪吒是一个「没有机会长大的孩子」,所以「为什么剔骨还父?陈塘关故事讲的不是神力,而是创伤。」而或许我们的内在,也都躲着这样一个「没有机会长大的孩子」。

我读平路的小说,总是在不经意之中,有忽然被刺痛和勾引的惊诧。因为她向来就是一个布设谜团的高手,从《谁杀了XXX》中章亚若,《何日君再来》的邓丽君,《行道天涯》中的宋庆龄,《百龄笺》中的宋美龄,乃至《黑水》震惊全国的谋杀命案……,都在以文字拆解迷障,拨去重重雾气,终逐渐袒露出一颗隐藏在表象底下的、阴暗又深邃的心。

这一回《梦魂之地》指向的,却是个人生命的终极课题:「父子情结」,从郑芝龙到郑成功,蒋介石到蒋经国,父权的阴影无所不在,而不被父亲所认同的创伤,更成了儿子永远的痛楚。而且「父子情结」不只停留在个人,更成了国族的寓言。《梦魂之地》中的台湾仿佛是一座无父的孤岛,平路甚至提出一个颇值得深思玩味的问题:「想想看,为什么台湾是供奉三太子最多的地方?需要祭改的,难道是我们岛屿的宿命?」

早在「台湾三部曲」之一《东方之东》,平路便将「紫禁城」隐喻为父亲,六四天安门学运也就成了一场「老年人看不得年轻人想要造反」的典型「父子之仇」。「父子情结」几乎贯穿了「台湾三部曲」,也反映了这十多年来台湾社会从社会经济、乃至于海峡两岸的政治局势的变化,而如今《梦魂之地》借由招魂法术逼视社会集体的创伤,不也点醒了我们,唯有勇敢正视创伤,才能获得真正的跨越和成长?

《梦魂之地》另一可观之处,便是平路大胆突破了过去女性书写风格,一改原本细腻、优雅、知性的叙事腔调,而从一个台湾庶民社会底层的女灵媒出发,故语言特别的奔放,洒脱,缠绵,出入现实与虚幻之间,甚至不避俚俗,将流行文化如电玩《超级玛利欧》、《星际大战》、宝可梦、电音三太子,乃至义正辞严的两蒋日记,或是戒严年代充满了肃杀之气的「反共复国」等话语,全都融于一炉。

故《梦魂之地》仿佛是一场台湾宗教嘉年华会的纸上展演,众声喧哗,更是一场接一场精彩的招灵仪式,而诸神与鬼魂降临出没,正史与传奇的界线泯灭不分。平路这回写得淋漓尽致,更让读者也不禁读得恍惚入梦,而梦中隐约可见直指生命核心的创痛,被文字之针来回挑拨着,但这是成长必经之路,剔骨还父之后便是永诀,而如此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潇洒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