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损儿妈妈揭心路历程 国健署促把握筛检黄金期

乐乐妈妈(中)18日出席国健署记者会,分享孩子听损的心路历程。(国健署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今年1岁8个月的乐乐,出生3天接受听力筛检未通过。原以为宝宝只是羊水堵住的妈妈,进一步检查时,见听力师面色凝重,知道大事不妙,被告知宝宝时听损儿时,她脑袋一片空白。光想像孩子比手语的样子,她就开始哭泣。乐乐2个月左右开始佩戴辅具,定期早疗追踪,去了很多课程,现在的乐乐能把「爸爸」、「妈妈」、「掰掰」说得很好。国健署提醒,出生后的72小时是听力筛检黄金期,及早诊断、接受听语疗愈,孩子也能听见世界的美好。

听力是语言发展的基石,根据全球统计,每千名新生儿中约有3~5名面临先天性听力损失。根据国健署统计,我国2023年新生儿听力筛检共13万4082人,其中发现了786位听力损失儿童。

乐乐妈妈18日出席国健署记者会,分享孩子确诊的心路历程。乐乐出生3天就接受了听力筛检,但并没有通过。当时她对自己说,「应该只是羊水堵住,没事没事」,毕竟看电视时孩子还会转头,应该无大碍。看着孩子灌药接受检查,她相当舍不得,检查后,听力师面色凝重地走出来,她就知道大事不妙。

得知孩子是听损儿时,乐乐妈妈脑袋一片空白,想像孩子比手语的画面,就开始哭泣,担心孩子会不会需要带着很大的东西在头上、能不能好好学习等。2个月后,她为孩子申请了身障手册、订做耳膜,2个月半开始带助听器。而她也不惜自费,跑了许多机构,给孩子上课,如今乐乐已1岁8个月,能把「爸爸」、「妈妈」、「掰掰」说得很好。她不敢说自己是「过来人」,但对同是听损儿的家长隔空喊话:「不要担心,这个世界会帮你」。

国健署长吴昭军提醒家长,为确保新生儿的听力健康,应在出生后「1个月内」完成筛检、「3个月内」完成确诊检查,确诊后「1个月内」选配合适的听觉辅具,并于「6个月」内接受听语疗育。目前全国总共有259家医疗院所提供新生儿听力筛检服务,其中有64家提供新生儿听力确诊服务。及早的筛检和治疗,才能让听力损失的宝宝在生命初期获得专业的听觉照护,保障他们的健康发展。

新生儿听力筛检通过,也不代表孩子未来不会有听力问题,有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迟发性听损或中耳炎、外伤、脑膜炎、感染等因素造成听力受损。因此,家长仍需多留意孩子听力状况,可透过「儿童健康手册」中的「听力简易居家行为量表」,检视及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及语言表现,一旦发现问题,就寻求耳鼻喉科医师的介入,避免错失学习语言的先机。若至3岁、4岁甚至更晚才发现孩子有听损,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沟通、认知、阅读及社交,导致发展比同年龄的孩子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