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冲击尼泊尔民生
通膨冲击尼泊尔民生图╱美联社
尼泊尔粮价增幅,史无前例,情况较2015年大地震造成的破坏更糟糕。
■The food price increase is unprecedented. The situation is worse than the 2015 earthquake that devastated Nepal.
全球通膨压力居高不,令许多国家正面对头痛的民生问题,许多民众愈来愈难负担不断攀升的日常生活支出。在尼泊尔,生活压力严重程度甚至让人犹如面对一场生存危机。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一位菜贩卡特里(Pampha Khatri)说:「我们正想尽办法节流,因为生活开销不断增加。」
现年37岁的她为养育两个儿子,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到附近农村批菜,然后扛到市区贩卖。其装满蔬菜的大篮子重量动辄逾30公斤。
如此辛劳,一天却只能赚约20美元(不到台币600元)。她的丈夫没有工作,全家生计与小孩学杂费全靠她卖菜来应付。但从柴米油盐到交通等费用不断增加,令一家子生活愈来愈难过。
进口物价涨幅惊人
卡特里的境况只是尼泊尔全国约2,900万人的一个缩影。这个位于喜马拉雅山区的小国极依赖南方邻国印度进口燃料、食物等几乎所有必需品。
最让尼泊尔忧虑的是食物价格过去两年急涨,而且还不知道将涨到哪里去。像1公升葵花油从新冠疫情爆发前约1.32美元,大涨至目前约2.39美元,涨幅超过八成。许多消费者权益组织指尼泊尔部分基本粮食价格至少上涨20%。
迄2月中为止的七个月内,尼泊尔央行外汇存底因进口物价持续飙升而大减逾16%至95.9亿美元。央行4月中警告,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计算,其外汇存底将在未来七个月内耗尽。
尼泊尔政府必须让央行维持足够美元的外汇存底,才能进口包括粮食与燃料等必须物资。为减少外汇的消耗,政府已采取激烈手段,禁止包括汽车、化妆品与黄金等非民生必需品进口。
今年燃料价格已四度调涨
除尼泊尔,其邻国包括印度与巴基斯坦也饱受通膨压力飙升的冲击。因俄乌战争推升油价而进一步增加通膨压力。尼泊尔国营石油公司自年初以来已四度调升燃料价格,以抵销因油价攀升而造成的亏损。
虽然首都加德满都街上的市集仍人来人往,但许多店家与商贩抱怨消费者现在购买量缩水还用力杀价。有店主表示燃料费不断上涨,让其运货成本也跟着上升。
尼泊尔每年有数百辆新车上路,让燃料需求愈来愈大。由于燃料价格大涨是推升通膨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正试图降低燃料需求的增长速度。
多个政府部门可能针对各个城市的私人汽车实施新限制,包括下令单双号车牌分流上路来减少汽车使用量,从而减少燃料消耗。
尼泊尔「消费者权益论坛」(Consumer Rights Forum)负责人古拉加恩(Subarna Prabha Guragain)警告,少了汽车运货只会增加运输成本而推高粮价,令不太富裕和像卡特里那些每天干活才有收入的家庭,因开销更大而冲击。
古氏说目前食物价格增幅之大是史无前例,比尼泊尔2015年大地震后的情况更糟糕,令民众怨声载道。
尼泊尔重要的外汇来源是350万名海外工作的国民把血汗钱汇回家乡。他们大部分在中东、东南亚和印度工作。以2020年为例,他们汇回国的金额约80亿美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毛额(GDP)比率逾四分之一。
身为非营利组织「东南亚贸易经济与环境观察」(SAWTEE)主席的尼泊尔经济学家潘戴(Posh Raj Pandey)说,海外亲友汇回国内款项是许多尼泊尔家庭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
因新冠疫情而封城,导致许多人失业,在此同时,民生必需品价格却大涨,官方资料显示活在贫穷线下的人数已因此增加约120万人。物价攀升而收入停顿,许多人生计已陷入困境。像卡特里等勉强糊口的家庭,除了多找工作机会外已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