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费冲击物价 工总忧绿色通膨

碳费费率审议会将召开,工总忧心排碳有价化会引发绿色通膨。(路透)

碳费费率审议会26日召开,外界预期,碳费费率将出炉,工总忧心,电价甫决定平均调幅11%,当排碳有价化,部分成本转移到消费端,恐引发绿色通膨,碳费议题应提高到行政院层级研商,并与产业充分沟通,在520内阁即将改组,各界未取得共识前不能贸然实施。

工总表示,伦敦政经学院曾经评估,我国课征碳费如果以每吨300元推估,一年GDP会减损0.32%、造成物价上涨0.62%;若与欧盟近一年碳权的平均价格每吨85欧元(约新台币2865元),则会造成GDP减损4.06%、物价上涨5.92%。工总建议,订定费率应将消费者物价指数影响纳入考量,避免导致物价高涨,加剧通膨危机。

课征碳费会使碳排及用电多的产业如水泥、钢铁、塑化、造纸及光电产业,因成本增加而被迫减产或解雇员工,为缓和冲击与考量企业负担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新加坡开始征收碳费每吨约新台币115元、日本折算也只有每吨新台币61元,目的是避免初期对产业造成过度的冲击。建议可仿照新加坡逐步调整方式,碳费费率应先低后高、分阶段滚动检讨。

工总表示,为了达到减碳功能,让企业负担碳成本,应该以不重复课征为前提,政府应避免碳定价工具叠床架屋,勿对同一排碳源同时实施碳排交易与课征碳费。课征碳费须兼顾产业国际竞争力,尤其国际竞争对手没有征收碳费项目,应深入评估,例如钢铁冶金用煤及焦炭、水泥业石灰石,其排放量应予以免征,避免面临国际不公平竞争。

碳费应一并考量厂商先期投入自愿减量的成果,许多厂商或半导体、面板等能源密集产业,多已投资设备汰换与改善制程,政府在设计碳费配套制度,应该考量厂商先期投入自愿减量的成果。

进行制成生产低碳化与大幅更新设备,厂商将投入巨额资金,如果未达成指定目标,就要补缴全部的差额费率,等于抹杀厂商的所有减碳努力,工总建议,政府应设计优惠税率的妥适级距,按指定目标达成享有不同的优惠,对厂商而言才有减碳足够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