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碳费+促进费 国内绿色通膨蠢动
环境部今年起征碳费,产业为了缓解营运成本增加的压力,可能会将费用转嫁至终端消费者,恐带动「绿色通膨」。图/freepik
环境部今年起征碳费,预计在第一季公布费率等收费细节,依照立法期程,还将公布《资源循环促进法》草案,着手规划「资源循环促进费」。在两大费用夹击之下,产业为了缓解营运成本增加的压力,可能会将费用转嫁至终端消费者,恐带动「绿色通膨」,相关单位不可不慎。
环境部将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合计值达2.5万公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的电力业及制造业为碳费的收费对象,从今年元旦起征,预计在明年5月底前,依照公告的碳费收费费率来自行申报排放量并缴交碳费,首当其冲的就是钢铁、水泥、半导体、石化、纺织等产业。虽然碳费收费费率将交由审议会决定,但依照目前外界的猜测,价格从每吨100元至500元都有,其中又以每吨300元的呼声最高。
不仅如此,碳费费率还没出炉,但依照环境部的规划,最快今年2月将公布《资源循环促进法》草案,也就是整合现行的「废弃物清理法」和「资源回收再利用法」,让法规可以更符合现代环保趋势,但其中有一项「资源循环促进费」却引发产业界忧心,受到影响的仍是钢铁、石化、纺织等业者,甚至连带提高电池、消费性电子产品、纺织品、包装容器等制造成本,预料消费者未来在选择产品时将会很有感。
环保、永续虽然带动绿色经济发展,但业者在改善设备、推动节能减碳新技术的同时,也将垫高制造成本,这些成本仍会转嫁至终端消费品,且在各产业层层堆叠下,「绿色通膨」将不可避免,国内更是在今明两年内接连启动碳费、资源循环促进费,甚至用电大户、耗水费等节能节水措施再度被检讨,各项新措施若无适当缓冲期,无疑是在疫后景气复苏的路上投下震撼弹。
不管是产业界或消费者,都知道减碳是大势所趋,但大家也都希望将冲击降低到最小,因此如何平衡净零碳排目标、产业发展及兼顾民众生活,不让绿色通膨带来太大负面影响,可能是未来相关政策推动时,必须小心因应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