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石化业的绿色挑战

石化厂商面临生存及能源转型的考验,却陷入政策无援、企业规划资金紧迫之窘境。图/本报资料照片

呼应碳中和及台湾能源转型,石化产业除持续强化节能减排外,营运运作的能源转型规划更是牵动成本竞争与利基转型的关键。然而,在政府大力推崇天然气发电之际,台湾天然气进口仍属特许事业,而中油推动天然气接收站屡屡遭逢艰难考验,进而压抑国内天然气供应发电提振能量,更遑论电力供应还有吃电怪兽的半导体、人工智慧(AI)等电子产业持续扩张需求。

当前石化产业以中油、台塑两大产业龙头自有发电布局,也具国际天然气采购实力。台塑集团近年推动厂内制程改善、循环经济、AI+模拟及数位转型,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新能源转型除建置再生能源及储能设备,也展开碳捕捉、碳利用、碳封存技术(CCUS)等技术提升,更透过台塑新智能成立,启动电池芯等新事业布局。

中油推动包含工厂设备汰旧更新、燃油锅炉改燃气、制程操作优化及建置太阳光电系统等节能减碳计划,搭配持续发展导入再生能源、氢能、碳捕捉及封存等零碳与负碳技术,朝2050年净零排放努力。

不过,其他多数仰赖台电供电的石化专业厂,即使想呼应政府,推动天然气发电或是采购绿电,实则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尤其,近年全球石化产业备受大陆、美国持续大举开出新产能的外溢威胁,加上通膨、地缘政治等干扰,石化行情欲振乏力,厂商笼罩亏损阴霾,让面临生存保卫考验及力推能源转型的石化厂商,陷入政策无援、企业规划资金紧迫之窘境。

随着台湾碳费定价拍板,一般费率为每公吨300元,每二年检讨调升,预计2030年调升至1,200至1,800元,让厂商生存压力只增不减。政府在高喊经济、能源转型升级美好愿景之际,也应审慎评估台湾实际经济产业现实条件,拟定阶段性、可落实的政策转型计划,搭配务实、有效的政策支援,方能助力台湾产业、经济确实稳步推进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