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碳费会让中小企业改变或歇业?
碳费上路第一年,中大规模的业者多已准备好因应措施,分批将改善制程、使用再生能源,并规划减排路径,惟小规模业者需要多一点包容,让他们可以跟上时代转型、保障其背后的劳工生计。图/新华社
我国进入碳有价时代,环境部正在搜集「碳费收费办法」草案相关意见,就像环境影响评估一样,政策该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拿捏,再度成为产业界与环保团体之间的拔河战。但站在产业要大幅变更既有制程的考量,仍期盼环境部在这景气复苏不明的时刻,可多给一些诱因,让中小制造业者有机会跟上改变、而不是被迫选择歇业。
环境部去年底公布「碳费收费办法」草案架构,2024一开年,更举办研商座谈会,邀请民间团体讨论。多数环团认为,相关规定应加严审查、加重管制,不应有2.5万吨的免征额度。甚至有环团代表认为,有些企业虽宣称减碳像是一条拧不出水的干毛巾,但如果碳费费率提高至1,000元,「一定还挤得出很多水」。
对照环境部盘查登录资料,512家事业单位虽有知名全球龙头大厂、上市上柜公司,但多数排放源仍为10万公吨以下,甚至有部分中小型钢铁业、石化业、纺织业、甚至科技业者,直接与间接排放量不到3万公吨二氧化碳当量。
探访这些规模较小的制造业者,多数认为在去年景气不好的时候,没有多余的预算进行大规模的制程调整,「光是要付出员工薪水都快要去借钱」,甚至有业者说去年景气窘迫到去申请无薪假来度小月,心思都放在维持公司营运,即便知道自己就在碳费免征边缘,仍不知道该有哪些方法可以再多降低一点排放,「不是不做,而是没有余力去做」。
碳费上路第一年,中大规模的业者多已经准备好因应措施,更分批将改善制程、使用再生能源,并规划整个减排路径,但恰巧在这景气复苏迟缓的时刻,小规模的业者需要多一点包容,让他们可以跟上时代转型、保障这背后的劳工生计,否则改变不了,就只能歇业,恐怕会带来更多经济与劳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