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胎自闭症,心怀侥幸生下二胎还是自闭症,被网友骂惨了
VOL 3442
“如果我是老二,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上的目的,就是为了照顾老大一辈子和成为家里的开心果,我会恨父母一辈子的。”
9月19日,小红书热帖《孩子自闭症,该考虑二胎吗?》的留言区里,一位网友如此回复。
而早在8月底,一位妈妈在小红书发帖倾诉,自己连生两个自闭娃,一胎是自闭症,二胎意外怀孕后抱着侥幸心理生了下来,但不幸的是2岁时也确诊了自闭症……她害怕孩子长大后会怨恨自己,“很多时候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上下滑动查看原帖
这个帖子也引发了网友热议,很多人说她不负责任,一胎是自闭症不查相关资料就生二胎;有言语激烈的网友表示“原本是想让这个二胎命里带苦拖着个自闭症亲人甩都甩不掉吗?”“我都想打她一顿”;还有人揣测是不是一胎是女孩才想追个儿子……
一胎是自闭症的家庭,真的没有资格生二胎吗?
大米和小米采访了多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和相关医生,听听他们怎么说——
文|十七人
编辑|王相明
“草根家庭真的不建议”
凯爸,22岁自闭症青年凯凯的父亲
凯凯确诊后,我也想过要不要再生一个孩子,但是随着对自闭症的了解越来越多,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个时候我了解到的信息是,一胎是自闭症,二胎患自闭症的概率在20%-30%,而正常情况下生出自闭症患儿的几率只有1%。
为什么有过这个想法?可能出于传统的考量,希望能养儿防老,享受天伦之乐。没生的原因也很明确——我赌不起。
最后选择生二胎的家庭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知者无畏,不了解二胎遗传的患病数据;第二种就是出于侥幸的心理。
在我们那个年代,连网络都不太发达,出于无知而生下二胎的家庭比较多。但现在环境变了,哪里都能查到这些资料,甚至只要你带一胎孩子去过机构干预,就能知道生二胎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我接触了太多底层的家庭,可以很笃定地讲,95%的二胎对一胎不友好——这还是二胎为NT(普通孩子)的情况下,如果第二胎是自闭症,那简直是一场噩梦。
他们既无法让NT二胎照顾自闭症的一胎,也没能达成对一胎自然干预更好的目的,甚至可能因为准备不充足,生下二胎后才发现经济压力骤增,这一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致命的。
对于这个话题,我只有三点建议,如果你想生,一定要有:好的家庭、好的经济来源和一颗强大的心脏。只有这三点都具备了,才能有上牌桌的筹码。而像我这种草根家庭,就得考虑再三。
至于已经生了二胎的家庭,就像小红书的这位妈妈,我只想说两个字——命运。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只能咬牙坚持,默默承担,我们愿赌服输。
但事情也没到绝境,我们还是有方法来改善生活的:首先,有了照顾第一胎的经验,二胎可能会干预得更好一些,不用太灰心;家人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家庭氛围和家人态度都会决定孩子、母亲甚至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最后,要尽可能地寻求社会救助,搜集信息,利用一切对残疾人家庭有帮助的法律法规,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生孩子是你的权利,前提是你能承受最坏的结果”
桐妈,育有14岁自闭症儿子和7岁NT女儿
我一直渴望多子女的家庭,从小就是,在桐宝确诊自闭症后也没变过。
在桐宝7岁那年,他可以保证上午在学校正常上学,下午在家庭课堂学习,模式很稳定。我知道,这是我生二胎最好的机会——再晚一点我的年龄就更不允许了。
我把这个想法和桐爸说时,意料之内遭到了反对。桐爸从事的工作与微生物及遗传领域相关,他知道这件事要冒多大的风险,但家里人说的话我根本听不进去,只会天然地反驳,于是桐爸挂了很多优生优育相关的专家号,他想用医生的嘴让我“清醒一点”。
一胎是自闭症,二胎患病的概率大概在20%左右,这是医生给出的大数据,但这种二八分流的博弈,摊到我们个人身上,就只有0和100的区别。我甚至还想过用人工的方式筛选基因,降低患病的概率,但医生说这不现实,很多疾病即使人工筛选也做不到,这就是生命的不可预测性。
我陷入了纠结。
整个过程中,桐桐是我的底气。桐桐最开始程度那么差(查看桐妈过往推送:),现在不也能正常上学了吗?我也不是当年的我了,我有了7年的干预经验,即使二胎真的也是自闭症,我可以从小就干预,情况肯定不会比桐桐差。
生孩子是我的权利,我也做好了接受最坏结果的准备,有能力给孩子兜底。桐爸看到了我的坚定,他说你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生吧。
即便如此,孕期也极度小心注意,能做的检查都做了,但也免不了现实打击——妹妹出生时,各项指标甚至不如同期的桐桐。
老二一出生就得了婴儿肝炎综合征,六个月之前连续住院,所有的儿保都过不了,有明显的落后。
我当时怕得要死,看着妹妹不哭、不笑、不听也不看,好像没有任何的欲望和需求,只能把刚出生的她当特殊儿童去干预。好在,7个月的时候她的各项指标追了上来,也开始回应我们。
在两个孩子平衡方面,很多人觉得头胎是自闭症的家庭,生二胎就是为了给自闭症孩子找一个养老的。我想问,如果你家里的兄弟姐妹出现失能或其他疾病,你能背负起他的命运吗?
我们把二胎的能力放得太大了,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只能把自己的小家养活,谁有能力背起他人的命运?这不是想不想、要不要的问题。自闭症人士的照护是一个社会问题,无法让某一个人去承担,把自己榨干了去顾另一个人是不现实的,也不可持续。
我会教我的孩子要先爱自己,如果有余力,请你们爱彼此。
妹妹从小就知道哥哥的情况,但这没有影响她的生活。有时妹妹的朋友来家里做客,桐桐出现一些不当行为,妹妹会直接跳出来说:“别理他,我哥就那样,但是我哥很棒哦。”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共存关系。
“别理他,他就那样”不就是见怪不怪吗,她没有藏着掖着,觉得不好意思,而是知道我们不一样,但没关系,你不一样是你的事儿,我该干我的事儿;“我哥很棒”证明孩子有价值,我们教育桐桐要照顾妹妹,在妹妹眼里,哥哥会给自己准备吃的,会干自己不相干的活,哥哥画画也很好,妹妹认可哥哥,这就是良性循环。
至于二胎还是谱系的家庭,我也见过,他们确实要累得多得多,但就像我当时决定生二胎时一样,因为这是自己的决定,他们心里更多地是过好当下,尽力提高两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质量。他们能在这种厄运下重新捡起生活的勇气,本身就是强者。
而那些有生二胎想法,但还没有做决定的家庭,一定要理性想好各种最坏的结果,如果你觉得自己能承担这种生命之重,那尽管生,这是你的自由。
“如果现在穿越回去,我没有勇气要二胎、三胎”
阿梅
大女儿18岁,自闭症,长住托养中心
二女儿12岁,自闭症,即将读特殊学校
三儿子6岁,发育迟缓,明年升入普通小学
2006年,我生下了第一个女儿,一岁八个月时,她确诊了自闭症。在那个年代,自闭症相关的信息非常匮乏,即使是6年后的2012年,我意外怀孕了,都不知道自闭症有遗传的可能,期待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宝宝,还能让他照顾姐姐,于是我决定生下来。
但天不遂人愿,二女儿还是自闭症。可能因为有了一胎的经验,二女儿发现、干预得早,现在比大女儿的程度轻很多。大女儿迄今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社交有明显困难,而二女儿只是和人交往不太会把握度,有时会太过热情,除此之外甚至可以正常上普通小学。
有了两个自闭症孩子后,我又在考虑是否要再生一个小孩,个中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一点是,如果我们做父母的离开了,我的两个女儿要怎么活?
彼时国内对于自闭症大龄托养的机构并不多见,别说是托养,在大女儿到了学龄期时,我曾想让她去特殊学校就读,但学校把我们拒之门外——那个时候他们只招收唐氏等没有行为问题、比较好管理的特殊儿童。对于自闭症,他们没有把握。
当社会无法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我只能从家里想解决办法,再生一个孩子,好像就变成了这种困境下唯一的解。
我承认,这种决定对小孩并不公平,但是我也想不了这么多了。
2018年,弟弟来了。在过往机构干预中,我发现两胎都是自闭症的家庭,多数都是同性,异性之间还遗传的很少,我赌弟弟是个NT。
寄托着我期待的弟弟出生后发育迟缓,不理人,不对视,种种迹象告诉我,我可能又赌输了。我没带弟弟就诊过,有了前两胎的经验,我自认为比我们小城市的那些实习医生都看得准。
赌输了的现实是我无法承受的,我整天以泪洗面,还曾经试图带着三个孩子就这样结束生命,地点我都想好了。但就在这反复思考死亡的时间里,弟弟突然开口和我说:“妈妈,我很爱你。”仿佛神明了解了我的心情,在和我对话。
在那之前,我已经给他干预了一段时间,这句话是他进步的象征,看到孩子都没放弃,我也再也没有说放弃的理由。
我见证了自闭症行业在国内发展,过去拒绝我们的特殊学校,现在二姐姐可以入学了;大姐姐所在的托养中心补贴后一个月只要花1000多,年龄最大的居住成员有40岁,父母离开后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弟弟也不用承担太大的压力,一切对自闭症人群的帮扶都更好了……但是,如果能重来,我不会选择生二、三胎。
即便因为积累了丰富的干预经验,三个孩子程度一个比一个好,但如果让我回到过去,我没有勇气做同样的决定。
我只是没办法让时空倒流,只能面对现实往前走,而我想那位家长也是这样。生都生了,努力过好日子才是正道。
医生观点:“即使是医生,也无法想象他们面临的困难”
王馨
华南师范大学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
临床上,如果有一胎是自闭症的家长向我们咨询生二胎的建议,我们只会把二胎患自闭症的数据告诉他们,而不会给出明确的建议。
现今的医疗手段无法在孕期检查孩子是否患自闭症,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有明确的检查异常,比如唐氏筛查异常,才会建议他们考虑中止妊娠——即便如此,最终做决定的都是家长。
对于概率问题的考量,每个家庭都不一样。虽然一胎患病后,二胎得自闭症的几率有20%,但也还有80%的可能生一个健康宝宝;而同样,就算普通人生出自闭症孩子的概率有1%,也不代表这个1%可以忽略不计。
就主流观点来看,自闭症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和自闭症相关的基因,比较常见的突变有100多个,如果加上不常见就有1000多个,可想而知,临床上通过一些基因检测鉴别孩子是否患自闭症非常困难,即使通过人工筛选基因,也仅能在遗传方面做一些工作,环境上也不可控。
还有一些心存侥幸的家长,觉得有了干预一胎的经验,就算二胎是自闭症,也一定会干预得更好,但这也分具体情况:自闭症的异质性很强,个体差异较大,很难说二胎的程度就能比一胎轻——低功能自闭症和高功能自闭症的干预程度和所花精力完全不一样。
只能说家长们要在多方判断、理性思考后再做这个决定,而已经做了决定的家长,我们要给予更多正向的支持。
无论是哪种程度的自闭症孩子,家长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都是非常大的。毕竟自闭症是一个持续的、整个生命周期都需要去面对的问题。就算是轻度的自闭症,不同年龄段需要面对的课题也不同,对家长来说都是新的挑战。
作为医生,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和这样的孩子和家庭相处,但是说实话,我们都没有办法和他们100%共情,他们究竟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承担着什么样的压力,积累着什么样的情绪,我们都无法想象。
基于这些,作为旁人,我们能给予的应该是包容和支持,不要去随意下评判,希望公众可以更合理、理性地看待这件事。
在孩子确诊后,
你有过想要生二胎的冲动吗?
最后又是怎样决定的?
欢迎大家到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leiying@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