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市场经济危机?陆出口订单下滑 外资民企获利重挫

大陆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降22.9%,让外界大为吃惊,完全扫除了先前景气趋向扩张的乐观气氛。(图/Shutterstock)

大陆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降22.9%,让外界大为吃惊,完全扫除了先前景气趋向扩张的气氛。其实对许多经济专家与企业经营者来说,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甚至应该特别警惕,因为这可能预示大陆官员与媒体鼓吹的疫后经济快速复苏实际上并不乐观,甚至值得担忧。因为未来面对西方国家通膨带来的全球衰退问题,中国经济压力将会更加沉重。

从去年底就开始流传各种不利于疫后经济复苏的消息,包括外贸订单流失、制造业外移、失业人数大幅增加等等,但是今年1-2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放出景气扩张信号(统计局公布1月PMI为50.1、2月为52.6),都在扩张区间(高于50)内,是近几年来2月份的最佳表现,让官方专家学者对以消费带动复苏的前景更具信心。岂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的经济数据却向过度乐观者泼了一盆冷水,不只如此,数据除 反映出许多专家先前悲观的预期不幸言中,还有更多令人忧心的趋势。

2022年中国外贸规模首次突破40兆元人民币大关。图为江苏连云港港口码头小汽车等待装船出口。(图/新华社)

据大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大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2.9%,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其中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国有企业利润下降幅度为17.5%,股份制企业降幅19.4%,私营企业下降1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降幅35.7%。

这项数据显示愈是与外向型经济或市场经济取向的企业,利润降幅愈大,反之愈是与政府的计划经济体系的企业,降幅相对较小。这意味着这一波经济冲击受害最大的是外资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与政府关联较深的股份制企业受冲击影响较小,可能因为这类企业规模较大,又有各种特许经营权,对市场的反应相对比较迟钝。

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采购人员正在查找资料。美国与中国贸易近几年快速下跌,去年中国从美国最大贸易伙伴跌到第4名,落后于欧盟、加拿大与墨西哥。(图/美联社)

这说明长期以来带动成长的市场经济成分已受到重创,是最需要透过政策加持来扭转其颓势的部份。不过从已宣布的经济方针观察,未来恐将持续加强化中央计划与管控。有分析人士认为,经济热络时将资源投错方向,浪费的是「金钱与人力」,若在经济衰退时投错方向,损失就会变成「金钱与人命」。对这种不同时期政策错误付出的代价,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

经济专家分析指出,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源于需求不足导致工业产品价格下跌,加上企业债务杠杆长期偏高,沉重的利息负担加速侵蚀愈来愈少的利润。从出厂价格指数(PPI)观察,2021年第4季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2.2%,当时的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也高达35%。到了2022年9月,PPI由涨转跌,回落到0.9%,工业企业利润则下降2.3%。2023年1-2月,PPI下跌1.1%,工业企业利润同比更暴跌22.9%。易言之,出厂价格下跌导致企业利润减少,而价格下跌则源于需求不足,其根本原因是消费能力或意愿降低,亦即消费者收入减少,或是对未来收入信心不足而紧缩消费。

传闻外贸订单减幅高达40%,但没有确实数据,若以中共官方公布1-2月出口额计算,以美元计价下滑6.8%,以人民币计价则下降4.9%。(图/美联社)

民众收入减少与国际产业供应链由中国转向东南亚、印度、北美与欧洲息息相关,外传订单减幅高达40%,但没有确实数据。若以中共官方公布1-2月出口额计算,以美元计价下滑6.8%,以人民币计价则下降4.9%,如果订单真的减少4成,由于订单到出口之间有生产期,应该会反应在未来几个月的出口额下滑。此外,由于供应链转移持续加速,出口订单减幅可能还会扩大,要扭转此一趋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一直以制造业为重点,各级政府在疫情后经济恢复期间,都把政策重点都押在制造业上。而从工业企业利润曲线观察,下降的趋势至少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对疫后经济复苏极为不利。过去3年疫情对消费能力与消费信心的打击,都需要时间来修复。而今年的全球性通膨问题很可能会在美国与西方国家出现经济衰退,如何强化中国经济应对这场避免不了的衰退风暴,将是对中国崛起过程一场重大且严肃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