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S新传高级名词解释:视觉转喻|图像与视觉指代

@TuTouSuo™️

*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

*专栏中主要更新科普性的新传学科词汇。与常规的「名词解释考题」不同,这些名词并不一定会直接出现在试卷中,但能够成为面对社会现象与问题时的思考素养与切入角度,帮助丰富论述表达与思维的逻辑关系,包括符号性歼灭、文凭社会、麦当劳化、自我降格、快感社会主义、耻感文化等。涉及到更多文史哲、社会学、人类学的相应内容。在新传学科考察内容不断拓展的当下,用以丰富学科视野与延伸思维边界。

*推文内容同步小红书更新,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账号鸭!来和秃头所在小红书见面吧!

秃头研究所Monsters

每日更新高级名词的账号

欢迎赛博朋友们关注呀

建立联想

@TuTouSuo™️

视觉转喻的本质是图像指代,强调通过一种视觉元素来指代与之关联的另一事物。不同于视觉隐喻的“跨域映射”原理,视觉转喻的本质特征是“同域指代”。根据图像符号的两个基本指涉面向——再现与表意,视觉转喻可以分为指示转喻和概念转喻,前者表现为部分指代整体,主要关注再现维度的时空“语言”,后者表现为具象指代抽象,核心探讨图像表意维度的关联“语法”。

视觉转喻不同于语言转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符号形式的差异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转喻内涵的区别。视觉转喻之所以被需要,是因为事物本身难以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呈现,故需要借用另一种事物“取而代之”。换言之,图像指代的“出场”,是因为视觉意义上的“直接表达”出现危机,所以才呼唤一种间接的抵达方式,而这一过程对应的修辞问题便是视觉转喻,所以,立足于“图像指代”这一根本性的转喻命题,视觉隐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联方式可以概括为指示转喻和概念转喻两种基本的指代关系。

约翰·伯格曾言,行动主体在浏览图像时,“观看先于语言”。这一论断将我们引向视觉修辞的问题。对图像视觉修辞问题,学界经常以“框架”作为讨论的重心。其实,欧文·戈夫曼在界定“框架”概念之际,就已经指出,框架实质上是一种“图式”。简言之,图式是人脑自带的“认知拼图”,在行动者的视知觉与认知对象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我们对对象产生的视觉认知,只不过是图式结构的“再现”。也就是说,视觉本身便以一种图式的方式储存在大脑之中,而当我们认知基模延拓之后,视觉转喻也就此产生。

视觉性符号作为一种“刺激物”会唤起接收者头脑中的特定图示,使其在符号文本与感知解释间发挥勾连作用,不过,这种“刺激物”不需要特别精准,仅需局部相符便会引发我们形成对事物全貌的感知。举例来说,截屏文本的视觉轮廓就是一种“意向性再现”,容易让接收者形成一种“真实”的感知。截屏文本中包含的头像、昵称、对话、时间、日期、二维码等等日常符号作为日常生活的框架而存在,使得人脑很容易将截屏文本和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并认定其真实性。这种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建立联想关系的过程就是视觉转喻。

ꕤ⋆⸝⸝Idealism

「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

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

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

⸝⸝Spring Festival

「2025届TTS春日实验企划 」

三门学科基础知识

传播/新闻/网传/理解新传学科

⸝⸝create new world⸝⸝

「2025届TTS新传公开课 」

让想象力夺权

DON'T CRY!!RESIST!!!